NLP知覺|換位思考,練習融入感受、思想,達到真正的理解-助教筆記day3

 

圖文不符之 #週末經過三級前人很多的市集,發現,都沒有人,這次大家都很努力忍住不趴趴走,看到空空的市集,感動,微解封倒數中,大家加油??

#知覺Day3-6/19 #助教筆記
#本日進度 #知覺角度  #恐懼快速處理法

這陣子,平日就有夠多課程要上了,因應疫情,所有課程都改成線上了,慢慢適應線上的感覺。雖然還是比較喜歡實體課,但是,覺得線上也有它的好處,而且可以節省許多交通時間,不過,當然也會比較容易分心。

這幾日疫情降溫,張上淳副指揮官在前天公佈死亡的數據時談到,約20%的死者在生前選擇不急救,所以,後來就死亡,這些人根據評估應該是可以急救的。

隔天就有記者表示「有醫師與病人家屬表示,昨天副指揮官這樣說,讓他們感到沮喪,覺得自己沒有盡力救病人」。

其實我的想法很不一樣,我聽到20%選擇不急救,蠻訝異的,(1)居然有這麼高比例的有意識這樣選擇,(2)而且這樣的選擇也得到家屬、醫師的尊重。

對我而言,看到這樣的結果,完全不會聯想到「沒有盡力搶救」而是看到「尊重選擇」。之前我曾在課程裡跟學員分享阿德勒 #課題分離 的概念,也是在講健康的關係、界線,對我來說,尊重別人的生命選擇,也是健康的界線學習,但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很難,因為,缺少這樣練習的機會。

選擇不急救,並不是放棄,而是尊重每個生命自己的選擇,以及,對於生命盡頭尊嚴離開的想像。

我們或許可能因為內在的恐懼、不安,而拒絕親人不急救的選擇。

但如果我們能明白,對方知道急救後的生活沒有品質,多撐個幾天,對當事人來說沒有太多實質的差別,真正不安的,其實是後來活下來的人,那,真正承受苦痛的人就必須為他人的不安而苦撐,我們會不捨,也願意放手。

而不捨、罪惡感是我們的內在課題而非對方的,這是必須要釐清的。而一個健康的成人,就是慢慢地懂得健康界線的人啊。

好了,來聊本日心得!!

?知覺角度

這是個有趣的技巧,執行師可以在與當事人互動,不必了解故事發生的細節,讓對方透過站在不同的位置,並融入其中,或是跳出位置角色,就可以有所理解與學習。

對執行師來說,挑戰就在於協助對方有效地融入與解離穿越不同的角色。

雖然,在演練時,有夥伴表示,其實經常會在與其他人溝通時,就經常使用這樣的技巧,反覆思考對方的感受、想法。

但是,我覺得「知覺角度」的差別在於,透過位置的移動,協助當事者可以更有效地「融入」。真正有機會從「他人視野」看互動情境中自己行為如何在情境中影響人際問題。

在演練過程裡,可能會發生些問題、討論:

(1)首先,當事者由第一人稱位置移到第二任的位置時,發生排斥的現象,這部分,這段時間跟五期夥伴的討論、演練,確實有發現這個現象,老師說「只要有1%願意嘗試,有時候也會可能有改變」,因而,很重要的就是,如何讓當事者願意做1%的嘗試,執行師的引導相當重要。

(2)站在客觀第三者的角度,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困難的,因為有的人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發展出抽象運思期的能力,所以要想像客觀的第三者有困難。

老師在解釋時,有提到一個有趣的部分,就是,雖然,這個技巧會站在三個不同的角度融入,但是,這些本來就都是「我的」認知與看法,原本就存在「我的」腦袋裡,只是,透過不同的定位、位移,來重新整理思緒。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其實有很多道理、知識的學習,透過位移到客觀第三者,或許也是幫助我們整理這樣的經驗。

(3)事後詢問當事者對於那個位置融入的最順、最卡,此外,老師在講義之外,加入銅板的選擇,也可測試自我價值感,這些都可以提供更多線索與當事者互動、談話。而這裡提供的線索,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關於人際界線、關係權力互動的問題。

之前曾提過,這技巧讓我想到完形的空椅,但是,我發現,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因為都會進入對方的狀態,所以,讓我覺得有些類似。相較起來,我覺得知覺角度並沒有企圖跟對方對話,只是單純的感受,不同位置時的視角、受到的對待、感受….就可以有所學習,也就是「覺察」的提升。

其實NLP的學習總會提醒我,尊重對方的狀態,不必知道過多的細節,只要適當的引導,讓對方有機會可以真正的「在議題裡思考」,而非只是被情緒牽著走,每個人在這個歷程裡,會擁有自己的學習的。?我想這也是必須基於對人的信任才可以做得到吧

?恐懼快速處理法

這個技巧在第一次學習時,是屬於被我放棄的技巧。

哈,並不是覺得這個技巧不重要,而是,因為對這個技巧太不熟悉,也不知道怎麼操作,所以,當時要參加證照考試時,就告訴自己,不管考試當天實作時對方的議題是什麼,都不可以使用這個技巧~因為連步驟都覺得很難記住,到時候一定操作的亂七八糟。

但是,這次上課的時候卻發現,其實技巧也沒有這麼難(所以第一次學習時發生什麼事?),只要掌握、確實找出事件的本身、以及安全點1,2、何時融入解離、何時順轉倒帶就可以了。

我猜可能是,解離+解離的解離,以及執行師+當事者彼此握手的方式…. 讓我覺得有點複雜。因此,這次上課,有種賺到的感覺,因為,本來覺得有點難懂,現在終於知道怎麼操作。

「恐懼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因為具有保護的作用,因此,並非要完全消滅它。

然而,不適宜的恐懼就應該讓它消失,特別是當知道這個恐懼對生活造成影響並沒有幫助。

我是上學完 恐懼快速處理法 一陣子後,才想到生活中有哪些議題可以處理,我想到一個生活裡「被嚇到的經驗」,而這個經驗的保留,當然過去是幫助我避免同樣的危險,但時,時間與空間轉換之後,這個經驗不需要再被討留下來,因為條件不同了,也因此,不需要再保留這個恐懼。

整理上次的筆記要點,使用這個技巧時

  1. 打包「對」的是事件~具體發生的事件
  2. 什麼是對的事件?最早 > 最強烈
  3. 安全點1與安全點2必須要夠穩才可以

上次筆記滴佳⬇️:https://reurl.cc/xGWx3V

而這個技巧可以聯想的成語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驚弓之鳥」,過去發生的事情,讓我們感到恐懼與害怕,因為有保護的作用,但是,過度引發情緒將會影響到生活,此時,就可以用這個技巧處理。

因為「類似的情境」不斷地引發感受,所以最好是找到「最早的經驗」,但有時候真的想不起來最早經驗,那就用「最強烈感受」的那次做為打包的內容。

這是個透過NLP創造遺忘狀態的技巧,原則上不常用,因為我們相信,生命很多經驗都是有意義的,但有時候,還是會有些經驗對生命沒有好處的,例如:怕蟑螂、怕高。

滿有趣的是,大家常會用蟑螂來做練習的內容,這次我問了某個五期的夥伴,他表示,上次他就是以蟑螂為對象演練,現在看到蟑螂確實也不大有害怕的感覺。

所以,有哪些恐懼可以使用呢?怕高、怕鬼、怕蟑螂、舞台恐懼症、某次被驚嚇到的經驗……。後來我發現,其實人也滿容易被嚇到的,所以,這技巧好有收驚的味道?糟糕歪樓了。

這次剛好成為同學的練習對象,結果發現,被我拿來打包的驚嚇事件,果然在生活中的影響力減低很多。

而有趣的是,在演練的過程裡,因為練習者不熟悉技巧,所以,有時候都會漏掉步驟,所以,有時候我會停下來跟對方討論、提醒…然後再繼續,而即使是這樣的練習,完整地走完後,影響的效果還是有的。我在猜,可能被帶領者進入的程度、配合的意願也很重要。

總之,這次撿回恐懼快速處理法,感覺很不賴,希望未來有機會再演練幾次讓自己更熟悉。

其他NLP心得筆記・延伸閱讀・認識【流動瓶子】,粉絲專頁【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