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別鬧了 |健康界線,在衝突以後,鬧中有淚,這就是生活吧!

#媽別鬧了 #笑中帶淚 #喜歡比莉飾演的媽媽的果決but她是妳媽真的心很累哈 #圖文不符之 #心得筆記加劇透

這兩週才剛在Nexflix上映,就成為討論話題的, #媽別鬧了 真的還蠻不錯看的,雖然也時候真的覺得好鬧啊,但劇情好寫實。非常真實的刻畫出家庭裡的互動關係。那種相愛相殺的對白,那種彼此牽絆但每句話說出來都是傷害的真實,那種老是讓你很氣很氣但又爆笑出來的瞬間……像極了許多家庭真實的樣貌。

#媽媽老是唸著四十歲不結婚的女兒不積極

其實也是媽媽內在世界不安的反射,真實的生活就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那裡會發現自己碎念別人的背後是因為那在的陰影與不安呢,但是,透過戲劇原汁原味的呈現,帶點距離的欣賞,一切就讓人看得很清楚了

劇中有很多很鬧的情節,但是,也鋪陳出好多情感,寇世勳出來的時間很少,但是陳爸這個角色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的日記本在他過世多年後,家中人讀了後,才知道,如此溫柔有智慧的爸爸,原來都 #把好留給他人#苦全藏進日記裡,陳爸希望,如果有天他死了,日記不要被任何人看見,希望不要破壞了大家心目中「沒有脾氣」的「好」形象,因為他把自己的苦、抱怨、碎念通通寫在日記裡,而是什麼支撐著他呢?爸爸日記裡寫到:

我要保護我愛的人,不管怎麼樣,我都要撐住,我要把苦的吞進去,把甜的給他們,陳光輝,你不累,你不能累啊…………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我也有我的情緒,我也有的我的不滿,但我選擇,把我的平凡留給自己,留給你們一個完美的老公、完美的父親

看到這段,真的蠻感動的,有一個強大的人,在你背後,始終默默且堅強的支撐著你,真的好溫暖啊,但是……

站在 #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會感覺,這位父親未免也太沉重了吧,然後,他的退讓,確實成就了週邊的人的自信啊,但是,他壓抑自己的部分,卻可能是一種可怕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是一種心理無形的壓力,對一個人身心靈的健康並不好。

如何去拿捏付出與要求對方自我負責,這個界線的拿捏,好難啊!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完美病,我只是喜歡「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對」,我也會好奇「在他人眼中我是個好人嗎?」

我以為自己很灑脫,殊不知,其實,自己也有追求完美的毛病,而且,可怕的是,我並我覺得這是追求完美,直到,最近常覺得自己好累,才一點一滴的更貼近的覺察自己。

為了成就他人,而用自己OOO換取,真的值得嗎?

就像是美人魚故事裡,用聲音、每一步都必須忍痛而換來的雙腿,真的值得嗎?

成就了他人內在的溫暖、穩定,但自己卻因此而負重更多,真的會是讓人回想起來,很值得的人生嗎?

最近在深夜,會跟tony討論,孩子青少年後的變化,以及,要怎麼調整與他們的互動,聊到,這個暑假的動態回顧不斷出現,這幾年暑假帶他們經歷許多事情的種種,對於個人時間的配置、工作的安排等,對於一個母親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形式上的犧牲,但是,同時,也有種,美好的一仗,我們一起渡過的感動,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許不是「媽媽陪孩子長大」而是「孩子陪著我長大成人」也不一定。

為什麼忽然會有這種感受呢?

或許是,我忽然一閃而過的,童年的遺憾,或許,以前覺得沒有很在意,覺得沒有什麼的事情,或許,這幾年,透過陪伴孩子,自己正在默默的彌補著啊。

於是,隨著他們一個個長大之後,他們小學畢業了,我也終於小學畢業了吧。

雖然,我還有一個很小的孩子,但是,也許,也就在這個時刻,我才真正是個母親,真正成為大人,真正開始學會如何對待與愛一個孩子。

小時候的自己,為了求生存,可能會進入戰鬥模式、討好模式,於是,為了好好活著,以及,活著時的那一份價值感,我們為了追求那種感覺而活著,只是討好的對象成了孩子。

而真正長大成人是,你不再為了討好誰而活著,而是,為了教育對方、陪伴對方而做出行動,不再需要因為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而感到內疚不安,因為你相信每個人可以為自己負責任,終究也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負責,所以,你可以成為陪伴著,穩定的存在那裡,讓你陪伴的對象擁有勇氣。

學會自我表達,以及,尊重彼此的界線真的好難啊,特別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做時,要自己摸索這微妙的邊界,都可說是人生一大學問啊。

但是,如果,在這漫漫的人生歷程裡,如果我們真的學會如何尊重他人的獨特性,我們就可以真正的在關係裡得到幸福了吧。

這齣 #媽別鬧了 非常寫實的呈現家人之間,朋友同學之間,如何彼此介入他人生活的狀況,雖然是用喜劇的方式處理,但是,卻可以看見,我們確實都常受到這些人際關係的騷擾而不自知,只知道有不舒服,卻不會起身反抗:

  • 媽媽可以介入女兒的感情、婚姻嗎?
  • 女兒可以阻止媽媽想要再婚的期望嗎?
  • 你可以評價好友感情的對於錯嗎?
  • 你可以要求感情的忠誠嗎?
  • 你可以控制家人的不良習慣嗎?
  • 你可以介入家人的花錢方式嗎?
  • 你可以八卦好友孩子是否結婚的事嗎?

人與人的界線真的好難拿捏,特別是,如果對象是跟你有深刻關係,你也關心的人,當你看著他一步步走向「你”覺得”錯誤的方向」時,如何只是「提醒」而不是「干涉」,該如何說、該如何聽,真實的狀況,總是特別難實踐。

也因此,第六集才會出現如此有力道的渲染力,因為,這集裡,你會看見玫玫(比莉飾演的媽媽)與好友小金之間的互動,玫玫一直想告訴小金~她男朋友不好,他是要妳的錢。而且,也不斷的警告小金兒子。但是,好友小金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她的姐弟戀。

在第六集裡,你也可以看到,爸爸如何守護這個家,把每個人的個性、優點、缺點……如此看進眼裡,放入心裡,如何在日記提醒、擔心、碎念,然而,卻堅守著日常的不過度介入、責備,讓大家順其自然的發展,這份對於每個人的特性的守護,也因而,成了這個家三個女人的痛楚。

當爸爸離開了,

再也沒有人如此守候我們了,

因此,彼此間的衝突,也少了緩衝點了…..

因此,我猜想,這本書原著……或許不只談了母親的異國婚姻,其實,也講述著,家人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彼此間,彷彿有條隱形的線彼此牽絆著,但,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包容這些差異性,只能不斷地,透過生活發生的大小事衝撞,怒吼(或笑談)著「你別鬧囉」……這一點點一滴滴的……我們才能彼此靠近。

我想,沒有人會喜歡有人拿著菜刀對著你的感覺,但是,或許,那飛出去的一刀確實如此震撼,也劃破彼此忍讓的平靜,有些事情,才能以此為出發點,再一步,往前一點點。

最後,母女三人,確實各自有所突破,也在媽媽結婚後,決定要賣掉與父親有共同記憶的房子,把房產變成現金,三人身上有些錢,可以在未來各自努力,然而,過程中,大女兒很抗拒,但觀影時,好像可以理解那個心情,畢竟這是長大的地方,擁有成長記憶的地方,所以,媽媽說:

我是要賣這個房子,不是要賣這個家,一間是代表放東西的地方,有人在裡面過日子才是個家……蓉,爸已經不在這屋子裡,在這裡(媽媽摸著胸口說)

當他們賣了房子,也代表她們將各自展開新生活,記憶,不是在「物品」裡,而是鮮活的存在心裡,只要願意,我們隨時可以記憶起對我們重要的那個人,所以,勇敢跨出去,展開新的生活,也很棒啊。

我想,很多人,常常被生活卡著,我想面對困境的方式,別無他法,「出走」,走出某個困住你的空間,走出你原有的領域,走出你所熟悉的一切,或許,才有新的想法。

所以,我也很喜歡這齣劇結尾的處理,在經歷這些衝突、低潮過後,不只是生出生命歷練,也同時,也因此多了一份“生命並不容易”的理解,我們願意包容身邊的人更多,人際間有可能關係變得夠輕鬆。

祝福每個在關係受苦的人,可以在人生這條路上,因為受挫,而有所學習,因而,解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