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迷失的自己,三場演講,三種心境的轉換,僅記錄!

20181121_172401

跨年前後,身心的狀態就不大好,因而這段時間很積極的尋找調整的方法,上課(壓力的身心反應與自律神經訓練Best身心療癒師私塾班)外,也透過自由書寫(晨間隨筆)、聽線上的演講來「遇見」自己,三場演講,剛好述說著近期三種心態的轉折,分享給大家,希望在迷失時,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勇氣。

這幾個講座是惠中寺舉辦的講座,每年他們都會邀請知名人士,針對不同的主題來闡述,而2018年是面對,2019年是無懼,有這樣的演講可以聽,真的是很幸福啊,感恩,先把三場演講的連結給大家:

演講一:面對迷失的自己-該如何完善自己與面對自己,從接納與放下開始

這場演講的主題是西班牙的朝聖之旅,為什麼要走這趟路程,還有,謝哲青路途中面對自己的內在,都非常地打動我的心。可能是因為與最近的心境很接近,好幾度,聽著演講的我會以為他正在為我說話。演講有三個觸動我內心的事情,同時也是最近的轉變。

  • 演講: 謝哲青-面對迷失的自己
  • 當你不聽身體的話,老天爺會幫助你(16m+23min),感覺的「感」會變成迷惑的「惑」~有名之後,身體已經無法負荷了,不那麼喜歡有名但是為維持而繼續做。
  • 在朝聖之旅反省自己的過往並放下(47mins),在十字架上放石頭只是個隱喻,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放下心裡的大石頭,讓自己可以更自由地活著
  • 關於海明威的故事(55mins),他做了很多偉大的冒險,做很多向外探索,然而這樣的人生是空虛的,因為,你需要的是向內求

傾聽身體的聲音,尊重身體,它會回饋你!

當你不做時老天爺會強迫你休息(23mins),聽到謝哲青分享身體不適的狀況,其實是需要休息的,不過,他卻總是硬撐著身體,直到,有天,莫名其妙的工作被停下來,他反而有機會停下來,也走了西班牙的朝聖之路。

這讓我想到,其實,身體的疲憊不是這一年累積的,真的要回溯的話,大約是懷孕時,就開始睡不好,因為懷小幸運時年紀大,所以,難免狀況多多,一下是頭痛、一下是全身過敏癢到無法睡覺、一下是肚子太大壓迫無法睡,總之,大約3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睡不好的狀況,也因此,更別說這2年孩子小,睡不好,再加上白天總是搞得很忙,休息不夠,身體真的會反應。最近武漢肺炎讓很多活動都停下來了,反而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與身體約會,利用自己做實驗,有時候表面看來的「失」又何嘗不是一種「得」呢?

忙碌會讓自己忽略自己的感受,放慢腳步,反而可以靠近自己的內在,但是,該怎麼靠近自己的內在呢?

最近我常想到這個問題,也思索這一路走來的學習,我發現有些事情確實無法在意識上處理,是要靠潛意識工作的,所以,我再次報名周老師BEST身心療癒師培訓私塾班的課程,因為我覺得「體驗」式的學習對我很重要。萬萬沒想到,這次有很多的新體驗,童年的傷再次跑到眼前,即使在多年之後,跟母親的關係有這麼多的改善,過往發生的種種還是會有影響。再者是,也因為課程裡同學的分享,才讓我察覺,長大後,我們也會經歷許多「驚嚇」的事情,面對這些驚嚇沒有好好的處理,也是會累積在身上帶來情緒的負擔的。

放下,是唯一的出路,體驗,接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也因此,當聽到演講談到朝聖之旅有許多十字架那段(47mins),有那麼些片刻,會感覺他仿佛是專為我講這段話似的。

在歐洲會很常遇到十字架,每次遇到十字架就會有人將石頭擺上在上面,石頭象徵著,每個人心裡都有塊大石頭(失去某個人、悔恨…),我們都應該要放下,但是很多時候「放一次」是放不了的,你要「重複做」這件事情。

要面對這些需要放下的大石頭時,內在也是無比焦慮的,也因此,我們會透過追劇、滑手機、出外唱歌、不停跟朋友約會….等外在的行動逃避,因為整理這些沉在心裡的石頭時,確實需要勇氣。

這段日子,哭的痛徹,但是,我學會接納。

有些人會害怕這種情緒的來襲,但是,最近我看了很多相關的書,才學到,要真正的尊重情緒。

人的情緒很奧妙,它們的出現不是要傷害你,而是,有些關於「你的」事情要跟你說:有人踩到你的底線讓你感到不受尊重->你會感受憤怒,該起身捍衛。感到不安時,代表未知,焦慮讓你可以暫停,而不至於暴露在未知的危險。感到哀傷代表有事情失落了,傷心是可以的,你可以重新建立與人事物的關係。

如果壓抑情緒,就是在逃避這些線索所要帶來的功課。

在團體裡,我為童年的經歷感到深深的哀痛,一開始「想到畫面」是「無感的」,但是,書寫畫面時,淚卻不停的流,直到不壓抑它,情緒才一湧而上,那一刻,彷彿停不下來,然而,你願意承認它的存在,並理解你可以為這個經歷哀傷時,情緒被認可了,心也跟著安定了

而眼淚此時成為淨化心靈的禮物。

因為哀悼,所以,自由。

信任,是最難的,所以,要練習

這段時間,透過阿德勒、敘事的療癒,一步步地貼近自己,我覺得,信任自己,信任內在的聲音,是最難的課題,因此,我練習,在書寫裡對自己誠實,誠實的生氣、難過、瞧不起、哀傷,讓各種的情緒透過書寫得以出現。

相信,認可,每個情緒的價值,包含對自己的批評。當我發現自己對自己批判了,我會與「批判」的聲音對話,你要知道,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要保護我們,包括,自我批判的聲音,都是希望我們可以在面對世界時可以謹慎避免跌倒,即便是這樣的聲音,也都有存在的價值,不要與它對抗,而是,認可它與感謝它,而願意面對時,有些在內在的緊繃也因此鬆動了。

有人透過徒步的旅行與內在對話,而有新的體會,老天爺知道,我現在的身份與狀態不適合自己一個人遠行,不過,祂給我休息的時間與勇氣面對自己。

面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每天,不管多忙錄,我都練習跟自己在一起。

補充一下相關電影、書籍:

  • 我出去一下:一個德國的節目主持人因為生病,而必須停下所有的工作而展開朝聖之旅的故事
  • 朝聖之旅:這是一個父親代替兒子走完朝聖之路的故事,很動人。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謝哲青著)

第二場演講:以無畏「面對」人生的寂寞

從別人的故事總是可以學習,藝術家經過精神上的苦難,如何超越精神與肉體的痛苦,轉化、昇華為人生智慧,能夠聽到這樣的整理真的是很棒:

  • 演講:謝哲青-以無畏面對人生的寂寞
  • 梵谷的故事(40mins)~他活著方式,他想要世俗,但是他卻也拒絕世俗。梵谷如何透過藝術完成他自己。
  • 芙烈達·卡蘿的故事(1h20m),面對一生的苦痛,芙烈達如何透過藝術完成自己。

專注與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完整的自己!

梵谷在巴黎時(40mins)遇見莫內、秀拉時,當時他們已經是大師,梵谷曾問大師「如何成為成功的畫家?」大師們給的建議是:

  • 莫內:靜下來,試著去專注一件事情。
  • 秀拉:耐得住寂寞。

看到這兩位大師的創作與名氣,梵谷開始模仿大師們的創作方法,但是,在巴黎的時期他卻覺得迷失自己的時刻,於是,梵谷離開巴黎來到亞爾,發現美妙的光影,讓他想起荷蘭鄉村的生活(1h03m),於是他終於盡情地投入創作,同時,也發現,亞爾與巴黎,辛勤農民與浮華的對比,原來,浮華生活是他無法完成的,也可能不是他需要的生活。

他終於懂得秀拉、莫內所說的建議,開始,實踐,開始,反覆地畫出向日葵,創造出著名傳世的作品。在南法的12個月,梵谷終於成為他自己。

再談梵谷成為成熟的藝術家之前,聽到莫內反覆畫著「風中的妻子」這類重複的主題時,心裡覺得這樣的態度是迷人的,其實,這就是做事情最實在的方法,反覆練習。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困難的。聽完整段故事,讓我有很深刻的反思,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做自己呢?

我們常在不安中追逐,自己也不大確定的東西,只因為金錢,只因為名聲,那麼,在滾滾紅塵中,我們到底該追求些什麼呢?

放下,捨棄,才能有寬廣的看見

在聽演講時,反思自己的生活,這幾年為磨練自己,參加越來越多活動,不過,卻忘了身體只有一個,時間只有二十四小時,當年齡不同時,面對的議題不同,也到了該取捨的時候。

從台北回到台中的車程裡,我邊聽著演講,邊想著這幾年來慢慢累積的越來越沈重的人際負擔,我突然拿起手機,一口氣的把88個Line群組刪除到剩44個。

說也奇怪,最近,一直興起想要整理的念頭,但是環顧家中,雖不完美,但是,卻也沒有什麼很急切非整理不可的空間,然而,當一個群組一個群組點開來看時,卻意識到—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時間卻很少,緊迫感,是最近很明確的感受,卻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就在刪除群組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明瞭了。

謝哲青說「他的巴黎之旅,不只是要旅行,而是要遇見25歲曾經的自己,曾經沒有那麼世故、圓滑、吃東西計算的是錢而不是卡路里的自己」,這段巴黎回顧,讓他想到,人生有很多路,都是要自己面對–孤獨。

寂寞則是–想融入世界卻發現格格不入,我們知道自己不需要完美,但是,想當完整的人,但是,完整卻如此困難,因為我們想成為自己。當你想要保有完整的自我,就會產生格格不入,而失去自我之後,有些人是透過閱讀、旅行、是其他各式各樣的方式來補足。但是,你也不見得需要夠過旅行來尋回自我,適當的調整生活,也可以找回失落的、充滿能量的自己。

過多的角色與責任,讓自己,累得無法好好照顧自己,所以,從刪除群組的那天開始,我連續好幾天,透過晨間書寫,思考「捨」的問題

捨,真的是很難的議題,特別是跟人際關係有關的時候,然而,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如今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且孩子正好都在不同的階段,這也是現階段很重要的責任,所以,我無法、也不需要過多的角色,而是該好好的專注。

而專注,最重要的就是,縮小煩雜的人、事、物,也就是,所謂的斷・捨・離

是的,專注,就是要耐得住孤獨與寂寞。

為了,專注,也是必須適當地遠離人群。

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心,只有你的心,可以告訴你,你真正要的是什麼。

在「捨」的過程中,有不安,但是,「捨」並不是要你完全地離開,而是希望透過「捨」的動作,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作出行動。你不會因為「捨」而失去什麼,卻可以擦拭自己的內在。

這段時間,我經常思考自己的信念是什麼,因為,信念代表著你這個人如何看事情與行動,而我始終相信「每個人遇到困惑時,答案,就在自己的身上,而且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師,可以為自己回答問題」,既然,我有這著這樣的相信,我也必須要用行動來支持我的相信。

因此,捨得,以及,好好照顧自己,成為近期最重要的功課。

第三場演講:真正的安定,就是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啊

2019年在阿德勒父母成長班裡與不同的媽媽們對話,發現,不同班級,大家卻有共同的關注,就是–愛自己–這件事情該怎麼做?

母親,在家庭裡總是肩負全家人的喜怒愛樂,同時,也肩負許多照顧的責任,媽媽把自己照顧好,家人也會跟著好。媽媽只要狀況不好,孩子也會表現得很緊張。簡單來說,這道理為人母的都懂,但具體怎麼做,超難的。身為母親的我,完全理解這個困境,也因此,這成為我最期關心與實踐的主題。於是,在這演講中,我找到解答:

  • 演講:蔡璧名-學會幸福-醫道同源到穴道導引
  • 為什麼我們活在世上會覺得很累呢(8mins)?想要成功。
  • 為什麼會出版《醫道同源》治未病(25mins)。
  • 庖丁解牛(50mins)想表達的是?要我們珍惜自己的「心」,每天俯視。

有陣子我同時閱讀《被討厭的勇氣》紅本,以及,以老子概念為本的《示弱的勇氣》,對於兩本闡述中外大師的書籍,雖然到不相同,但是,哲理卻是相近的,也就是說,古今中外,人們所關注的議題不脫那幾樣。就是追求外在的成功,而追求成功的執念,正是生病的來源。

蔡璧名老師說,如果可以俯瞰人的一生,就會知道如何要追求什麼,老師以自身的經驗談,自己當時因為重視外在成就的追求,而忽略自己的身體而生病;而治療癌症期間,老師開始實踐老莊與黃帝內經的概念,卻意外地透過身體實驗發現,這是有用的,特別是,「心」對身體的影響。

這段經歷讓她完成莊子系列書籍,而《醫道同源》則是提供人生最高等級的治療–治未病--的境界(25mins)。事實上,身體與心裡是不可切分的,這是近來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而阿德勒取向也同樣很重視身心的結合,是近來很重要的議題,可見這是中西的趨勢。

聽到蔡老師的演講,讓我立志,要好好的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身上。

聽到她談到自己生病時,聽到醫師的說的「骨質流失不可逆」時(1h10m),她心裡想著「我就是可逆」,真的是太可愛了。其實,在生小幸運前,有段時間注意力都是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我們夫妻倆會很早就起床運動,自己做菜吃得更清爽,早睡與靜坐。哎~可是,懷孕後,一切就變調了。

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就是好好回應身體的需求。當你傾聽身體需要什麼時,身體會告訴你,這幾天,我試著找時間去運動,有時候事情多、煩心時,就會想多做事少運動,但是,身體想要流汗,而快走時,可以感受到每天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流動,我可以感受到身體說「哇,好舒服,今天這樣做很好」。只有透過實踐才明白,對氣血的愛養是很重要的。

愛自己,就是實踐,就是行動。

好好的呼吸,因為呼吸是感受生命的第一步。

學會接納,任何情緒是可以的,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是改變,而是接納與釋放,因為負向感受不應該被消滅,而應該要好好的認識它,生命被看見,自然就會變得安在。

認識【流動瓶子】,粉絲專頁【按讚】,歡迎交流!!延伸閱讀與好文推薦….

賺零用錢之,採買小瓶實體書,作品集之,
「好嗨噢!曼谷親子逍遙遊!」採購點下列連結!GO!

博客來購書    誠品購書     金石堂購書

賺零用錢之,採買小瓶實體書,作品集之,
「好嗨噢!義大利愛玩客!」採購點下列連結!GO!

博客來購書    誠品購書     金石堂購書

推薦書單:醫道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