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讓孩子信任的父母,歸屬感比你想像挑戰,跟孩子討論瑋瑋的告白影片!

IMG_8349

這幾年,博哥都會跟我分享他們在觀看的Youtuber,所以,黃氏兄弟我也算是有點兒熟悉感,上週發生的大事就是,黃氏兄弟的瑋瑋被出櫃,然後,他在打電話給媽媽告白,告訴媽媽他是同志的事情,他很難過居然是用這種方式被發現自己是同志,必須要用這種方式跟媽媽說。這支影片是我們一起看的,所以,我也順便問孩子的想法。

瑋瑋是誰?同志身份是否會影響到大家對他的喜愛?

瑋瑋是黃氏兄弟成員中的弟弟,這對兄弟檔是擁有150萬訂戶的Youtuber,他們已經出過五首單曲,因為我兒子、女兒常在車上聽他們的歌,連我都會唱他們的歌啊,他們歌曲還滿好聽,很青春,大家也可以聽聽看啊。他們拍了很多主題的影片,我兒都會追中,上週最大的新聞就是,黃氏兄弟的瑋瑋被週刊爆料是同志後引起軒然大波,這支影片是發生在新聞過後,瑋瑋打電話給媽媽告白電話。

身為一個母親,聽到一個孩子吱吱嗚嗚地跟媽媽告白,我也跟著好緊張,這支影片很感動,我看到一個母親的包容與愛,同時,我也看了留言,看看大家的反應,多數的黃豆粉都被黃媽媽圈粉了,因為,媽媽的支持、包容、肯定、安慰無疑是大家都想要的母愛。

孩子怎麼看瑋瑋是同志的事?

因為很好奇喜歡他們的青少年對於瑋瑋是同志有什麼看法,所以,我問博哥「你會因此而改變對他們的支持嗎?」、「你的同學會改變對他們的支持嗎?」、如我所想的,孩子們(同學)表示,他是不是同志並不會影響對他的喜愛與支持,同志有什麼不一樣嗎?我不是因為他是 or 不是同志才喜歡他,所以沒有差啦,只是他為什麼要道歉?!

再來是,我發現,孩子對於同志似乎也有「外顯行為」上的刻板印象。

虎甜心說「瑋瑋是同志?他看起來不像?!」因為他們這樣說,我就很好奇同志在他們心中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們表示,有次遇到我學弟帶著男朋友一起找我,他也覺得他們不像同志,不過,孤獨美食家的作者感覺怎麼就有點像咧(以上言論不代表孤獨美食家作者是同志,我只是好奇孩子怎麼看這件事情)。一般對男同志的印象還是會覺得他們比較女性化,不過人有千千種,同志只是代表他喜歡的伴侶性別是同性,並沒有表示他的行為一定會男性比較女性化,女生就比較男性化。可是,這種微妙的刻板印象,原來是從小就會有的,而沒有注意這些刻板印象對自己的影響的話,偏見可能就會造成了,透過這事件,也是在提醒我,看事情時盡量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家長怎麼看瑋瑋告白這件事情?

而瑋瑋出櫃這件事情,對家長會有什麼衝擊呢?我想,有的家長會擔心「模仿」、「感染」效應,其實我不能說對這類議題有深入研究與了解,但是,現在有許多研究都是支持,同性戀是一種無法選擇的傾向,根據我聽演講的經驗,同志講者很多都說大約十歲左右發現自己的性偏好不一樣,通常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一樣、很羞恥、擔心。

我在猜,之所以會知道自己不一樣,是因為差不多這年紀開始,同學間會故意開玩笑說誰愛誰,可能也會八卦有沒有喜歡的對象。當你發現,大部分的人欣賞的是異性,可是自己卻不是時,隱約就會感覺自己不一樣。至於是否為傳染,我的想法是,應該是不會的,因為個人的性向是無法勉強或模仿而來的,而且,我覺得,當孩子發現自己是同志時,代表著他喜歡的性向是跟多數人不一樣的,不管是哪方面的「不一樣」、「少數」都是大家不希望的狀態,因而,會想要隱瞞自己的狀態,以免「不一樣」而遭到歧視、欺負。

人都傾向保護自己,所以,不會因為喜歡的偶像而改變喜歡的性向,不過,卻可能因為偶像出櫃,對於自己也有同樣傾向而顯得比較容易接受,對同伴也是會接受度比較。然而接受度高,不代表,自己必須要成為同志,我想孩子是很清楚這樣的區別的

歸屬感,是孩子所追求的,但是,父母要完全包容並不容易

其實有些家長聽到偶像出櫃這種事情還是會擔心,而且,把這個問題在腦海轉一遍之後,還會想著「天啊,要是這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好像真的無法接受耶?!」這也難怪,在影片裡,瑋瑋反覆問了幾次媽媽這個問題「我是個讓你驕傲的兒子嗎?」、「你知道我很愛你對不對?」、「不管我變成怎麼樣你都相信我是你心目中那個兒子?」、「我怕你知道就覺的我不一樣」。

瑋瑋可以跟媽媽告白,在我看來,他們之間有一定基礎的信任。

但這也不代表,孩子有信心,媽媽一定會接納自己所有的狀態,期待被完全接納,是人的基本需求。在課程裡,或書裡都會提到,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獲得歸屬感」,歸屬感是什麼呢:

歸屬感:即是指每一個人在團體裡都希望能被接納、關懷或支持。 一個人有了這些感覺,就會覺得自己是團體裡的一分子,和這個團體密不可分。(引自國家教育研究辭書

問父母「孩子知道你愛他嗎?」許多父母都會很肯定地說「當然,我的孩子知道我愛他」、「當然,我當然接受我孩子」。

但是,如果問更具體的部分「孩子考試不好可以接受嗎?」、「孩子調皮搗蛋可以接受嗎?」、「孩子是同志可以接受嗎?」如果孩子出現你無法接受的特質、行為、表現時,你會怎麼跟他互動呢?基於「管教」的需求,父母可能採用些手段,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因為OOO不夠好,所以才受到處罰,這些手段包含:打、罵、羞辱、過度擔心。

接納 ≠ 縱容他的行為

而是「接納」他真實的樣子,代表著我們願意學著去辨識,有些是可以改變的,例如,調皮的行為、課業的進步、講話的態度,但有些是無法改變的,例如,性向、興趣。學習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而可以進步的部分,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讓他改,而是,學著好好的引導讓他進步。

讓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納時,他才能夠與人產生連結。

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事情,為他們安排很多,不如讓他覺得有人覺得他是有價值的人,而且,不管他是怎麼樣的人,都是有價值、值得被愛的人。

父母  ≠  孩子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之所以會想用「瑋瑋的告白」當例子,是因為,黃氏兄弟是孩子喜歡的網紅,此外,瑋瑋發生的事情確實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衝擊,所以,用此事件與孩子討論,大家也會特別有感覺。

我覺得,瑋瑋的父母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把瑋瑋的情緒接得很好,給予他很多溫暖,那是因為,他們父母知道,孩子 ≠ 父母,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發生的事情,父母不能幫孩子承擔,唯一能給他的就是支持與關愛,並且讓他知道,事情發生後,彼此間的關係並不會改變。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接受的,有些不行。不管接受與否,我們都要學會父母與孩子是彼此獨立的個體,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是不是會跟父母說,也取決彼此的信任感。

對於孩子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擔心、不安、恐懼,但是,我們要提醒自己的事,不管你出現什麼情緒,這些情緒是你自己的,不應該讓不安的感覺凌駕在關係之上,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孩子不是你,也不會跟你一樣,也因此,你擔心的事情不一定會發生,發生了,孩子也不一定無法承受。要學著對生命有所信任。

總之,我們一起看瑋瑋的影片,我聽到都哭了,孩子一直問「你很感動喔?你很難過?你哭了?」哎啊,他們每天都在我身邊關心我的一舉一動,讓我覺得有點壓力耶,於是,我跟他們說「媽媽聽到孩子吱吱嗚嗚的說話,一定會擔心的,但是,你要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也都會支持你們的,知道嗎?」

人生很長,會遇到很多狀況,你不知道自己或孩子會遇到什麼狀況,要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唯一的方式,就是變成更成熟的大人,學會尊重,學會平等,學會用愛包容。

認識【流動瓶子】,粉絲專頁【按讚】,歡迎交流!!經典好文延伸閱讀….

賺零用錢之,採買小瓶實體書,作品集之,「好嗨噢!曼谷親子逍遙遊!」採購點下列連結!GO!

博客來購書    誠品購書     金石堂購書

賺零用錢之,採買小瓶實體書,作品集之,
「好嗨噢!義大利愛玩客!」採購點下列連結!GO!

博客來   誠品購書     金石堂購

歸屬感 阿德勒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