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塵—朱利安戰記》,關於男孩蛻變成男人的精采歷程!

這本書的時代背景是22世紀,同樣是說未來的故事,但是,卻與一般探討未來的小說、電影相當不同,第一,書中沒有未來的科技呈現,因為地球在能源浩劫後,甚至連晚上正常的發電能力都不足,第二,這裡沒有所謂的變形人或外星人,很多電影喜歡強調,經過污染後的地球,產生許多變形人,或是有外星人來了,來彰顯戲劇性。但,在這本以22世紀為架構的小說中,石油能源確實已經消耗殆盡,差別在於,人類有鑒於20-21世紀期間,眾人生活的揮霍與墮落,於是決定在新的22世紀開始透過宗教治國,追求19世紀的純樸生活。於是階級制度、貴族、文盲、國家間的征戰重現。但是,本書有更多事記錄貴族少年朱利安參與戰爭的過程,以及權貴間的爭奪的恐怖,以及男孩蛻變成男人的精采歷程。過程高潮迭起,閱讀完則令人不勝唏噓。

在21世紀時,全球經歷能源耗竭後,科學缺乏支援而退化,飢餓與疾病使得人口大幅減少,為了恢復過去的生活秩序,宗教成為美國重建時,最重要的力量。國教教會是一個基督教機構,專門負責核准教會,以及審查各類書籍與電影。美國的新生活接受嚴密的控管,階級制度鮮明,佃農與受僱者只能接受單一的教科書,文盲居多,知識受到侷限。而朱利安則是這個時代下的一名世襲貴族,他的父親是個戰爭英雄,卻因為名聲超越任職總統的哥哥,而慘遭哥哥毒手,因此,朱利安的家人為了保護他,在他十四歲那年便將他送往鄉村地區生活。亞當則是朱利安在這個鄉下地方所結交的好友,他是佃農之子,但是,兩人間卻有不分階級的友誼,而整個故事則是由亞當負責執筆,他回憶兩人從十七歲(2172年)至二十歲(2175年)間所發生的事件,時間雖然短暫,卻極富有歷史性關鍵的時刻。

這段歷程主要是紀錄美國與荷蘭為了爭奪土地的戰爭,書中有許多關於徵召入伍後的操練生活,以及戰爭的場面,但是閱讀起來卻不枯燥,而且這段生活,反而可以見證兩個男孩間可貴的情誼,以及經歷殘酷的生死後,兩個男孩的心理蛻變。

朱利安在故事中顯得光彩耀人,因為必須避開大伯加害的可能性,因此,在從軍的過程中,他必須隱性埋名,但是,即使他只能由小小的二等兵展開軍旅生活,他依舊在過程中表現出不凡的高貴氣質與領導力,甚至幾次在危險的戰役中,以寡敵眾,反敗為勝,他的王者風範讓閱讀者不得不也跟著喜歡上他。然而這本書特別之處,不僅是呈現朱利安逐漸成熟的蛻變,也呈現許多複雜的心理歷程,像是,他在從軍一年退役後,榮耀返回紐約,卻反因此陷入政治危機,以及在大伯的安排下,必須再次重返戰場的恐懼,以及後續返回紐約後,必須面對政治鬥爭的無助。雖然,朱利安在書中是擁有理想與廣大知識的人,但是,在這種階層已僵固的世界中,他似乎也難以突破,在書中,你可以見到權力如何使美好的青年腐化、墮落,甚至引發恐懼後做出非理性的行為。這其中的起伏轉折,讓人看了忍不住發出感嘆。

至於《記憶之塵》中擔任說故事的亞當,則是相當難能可貴的角色,在書中,其實呈現最多的是關於他的思想,基本上,他是個平凡的人,身為佃農,接受保守的教育,他的許多觀念都是較世俗化的,相較於朱利安,他就是普通人,擁有普通的格局。但是,在本書中,他卻佔有重要的角色,因為,他雖然不能全盤理解朱利安,卻始終默默的支持他,並且成為他精神上很重要的支柱,不論朱利安的狀態是得意的或落寞的,他始終能保有一貫的友誼與愛,他的精神,也使得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股暖意流竄其中。

此外,書中也有許多關於宗教的討論,特別是,作者提到的,美國現在已經受到基督教福音基本教義的影響甚鉅,在這個教派的理想中,政府運作起來是乾淨善良的,但是理論與現實難免會有差距,他寫作的目的,便在呈現這樣的差距。基本上,我對於基督教的認識不深,應該說,我更接近書中的朱利安與卡莉莎(亞當妻子),也屬於無神論者,雖然,我相信宇宙間有種神祕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但,我卻不認為,那僅是由「一個神」所主導的,所以,當我閱讀起對基督教具有叛逆性的小說,其實覺得是有趣的,但是,不知道,有宗教信仰的人,在看待這樣的內容時,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作者所設定的國教教會這樣的機構,握有許多權力,可以決定什麼樣的宗教可以在美國生存(但必須繳高額的稅金),什麼樣的宗教被打入異教,可以決定哪些出版品是良善的,甚至,還可以左右總統的決定,這不禁使我想到最近閱讀到其他的小說,像是《裏海之雨》《第十樣禮物》這種以伊斯蘭教為背景的小說,它們之間的共通性「當單一宗教對生活、國家、政策具有絕對的影響力時,人民的結果往往是很可悲的」,在這本書中的百姓,他們必須相信神是唯一,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國教教會幫他們決定那些知識是可學習,那些又是不可學習的,結婚的對象,必須是同宗教(至少是被認可的教會的),甚至他們的職業,也受到限定。雖然這是作者的假想世界,但是,其實在現在的某些國家卻是真實上演著,殘酷程度不遜於小說。我想到,其實宗教本身並不是可怕的來源,可怕的依舊是,在其間握有權力的人,以及這些人對宗教戒律的詮釋。因為我對於美國宗教的影響認識不深,因此,我也只能憑空猜想,《記憶之塵》的作者,可能想要傳達的也是這樣的理念吧!!

其實這本《記憶之塵》的格局還滿大的,因為它所探討的主題,涉及國家、階層鬥爭、宗教,每每,在閱讀這類的書籍時,我還是不禁感到安慰,台灣的自由言論,以及宗教自由,給我們舒服的環境,雖然,有時候自由會讓雜音很多,意見紛歧,看似混亂達不到共識,但是,我卻還是喜歡這樣的亂,以及,亂的背後所能呼吸到的自由空氣。雖然看似不易維護,但是,如果我們喪失這份自由之寶,將會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