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士系列:客家人”刻板印象”的扭轉

在正式接觸客家人之前,你(妳)對於客家人的印象從何而來呢?想到客家人你(妳)又會產什麼樣的圖像意識呢?身為客家子弟的你(妳)對於自身客家人的身分又有何認知呢?客家人究竟有哪些特性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呢?而這些刻板印象究竟又是從何而來呢?

說到客家,你會想到什麼啊?!如果問我,嗯,我可能會說「漫畫的大嬸婆、戴著斗笠的客家婦女、唱著山歌的明星,….模糊中….」總覺得大嬸婆那一身裝扮,像是上半身穿著的大襟衫,還有下半身古味十足的褲裝,以及頭上頂著顆包包頭的髮型,那淳樸勤儉的模樣,十足代表了我對過往客家人的印象,雖然不知是否正確,希望大家多多見諒~~小妹正在學習當中~~~

 說實在的對於客家人我並沒有特別的觀感,但是對於客家人的第一印象,卻隱隱約約從父執輩那聽到不少,大約是「客家人很小氣」、「他們很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容易溝通」、「我的同事***就是客家人啊,他(她)啊~~平常就是很堅持己見、固執、不容易溝通」、以及「結婚千萬別嫁(娶)客家人」之類的,根據長輩所提供的線索,我一一的重新檢視身邊”現身的”客家朋友們,試圖在他們身上想要看到些什麼影子,不知道他們是否具有大夥口中的”刻板印象”呢。

客家人刻板印象的形成

根據心理學理論「刻板印象是對一個團體的全體成員之概論,將相同性格援用在團體的每一個成員身上,無視他們之間的實際差異,而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只是因為「刻板印象通常只是我們簡化世界的一種方式」。

「小氣、吝嗇、節儉、樸實、固執、較保守、總是趨附統治者」,最後一項最令我驚嚇,怎麼會跑出個”總是趨附統治者”咧?!?到底這些長輩對於客家人的刻板印象從何而來,這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個迷團?

我尋問客家Z君的意見,他則是大方的對我說「喔!你們通常會覺得客家人很小氣吝嗇,那是因為客家人就是這樣對待自己啊,可是我們客家人雖然對自己節儉,但是對朋友可是很熱情大方的喔!」說完不忘補充一句「我老母做的客家菜可是最道地的客家菜,想要吃,我老母可是很願意做給你們吃喔!」聽完他這樣說,我內心真是感動極了,因為我正在跟他討教客家菜的特色,他卻搬出自己的老母,果真是熱情的客家人啊!

許多關於客家人的刻板印象,我想多半是由於”不了解”而產生的,就客家人的歷史來看,所謂客家族群指的是群約1,600年前由中原開始向中國各地遷徙的漢民族,因為這群客家人不管到哪都還保有自己的文化、語言、習俗,也因此到當地總是被視為「客人」,漸漸也才有「客家人」這樣的稱呼。 由於遷移的過程相當艱辛,也因此造就客家人具有懷舊、固執、保守、刻苦耐勞的特性,再加上客家人初至台灣時所發生的”閩客族群間的械鬥”,族群對立的結果造成偏見日益加深,也因而形成上一代閩南人對客家族群的不理解與刻板印象。

 
客家人”刻板印象”的扭轉
為了進一步探討現今普羅大眾對客家人的”刻板印象”是否有什麼轉變,我特別詢問了非客家籍的叔伯阿姨以及同輩朋友「請問說到客家人,你會想到什麼啊?」,結果卻發現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兩代之間居然對客家人的印象是大不相同的,關於台灣的族群問題,年輕一輩的也多顯得較不在意,大家普遍的認知是族群不同並不會造成相處上的問題。
年輕朋友對於上述問題的回答大約是「客家人啊~~嗯~~勤儉、樸實、小氣」但是似乎又是帶著一種心虛的語調回答,而且說沒幾句便接著說「其實,我們這一代的人對於所謂客家人、外省人、閩南人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客家人應該有什麼特性,又具有什麼特性也不重要,因為我們這輩的人看起來都差不多啊!」不過,往往說完還是會不忘補充「對了,我在新竹工作認識的同事就是客家人,嗯,感覺比較節儉吧~~嗯~~就是節儉,但是沒有什麼其他特別的印象了」。
關於客家人負面的印象,在我們這代看來證據相當微薄,回想讀書時期的自我介紹,有多少人會說自己是**人呢?「我從彰化來」、「我從宜蘭來」、「我從新竹來」似乎沒有人特別會強調自己的身分,我們對所謂客家人的印象似乎也沒有上一代的人來的深刻,許多客家朋友,總是要特別的想,才會發現他(她)客家身份的存在,或許台灣的客家人現在所要面臨的問題與過去不同,老一輩的客家人要面對的是別人對你的負面刻板印象,但是年輕一輩卻是對自己文化的認識與認同。
關於客家人的刻板印象,我想再次以客家Z君的話作為結束「嗯~關於客家人對自己節儉對朋友大方的問題,現在我們這一輩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們對自己都很大方~~哈哈」看來年輕的客家人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有新的解釋,而他在最後還特別提醒我「以後有任何關於客家人的疑問都可以問我喔!希望我可以答覆妳任何問題啦!!因為我以身為客家人為榮啦~~哈哈哈!」
伴隨著Z君爽朗的笑聲,讓我的心情也跟著開心起來,或許對於客家人的認識與理解,依靠的就是年輕一代熱情的傳播與交流,關於對客家人的印象,在與Z君的交談過程中也逐漸建立起來,原來客家人也可以是熱情大方的,原來新一代的客家人也不見得保守節儉,原來客家人為了傳播客家風情也可以不惜開桌請吃飯囉,而所謂族群間的相互包容與理解,靠的不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紮實的建立起來的嗎?
我很喜歡新一代的客家朋友,多了那麼點開朗,少了那麼一點悲情,我很樂意接受他們的熱情,希望未來從與他們的互動過程中,可以激發出更多專屬於台灣客家文化的火花。
半瓶水響叮噹:”隱性”客家人
在尋找客家人的過程中,我常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客家人為什麼是以”隱性”的存在我們週邊呢??」
漸漸的,在看了一些資料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在早期的台灣社會有「閩客情節」,因此相對弱勢的客家族群,在北上打拼時有”羞於承認客家身分”的情形,也因此形成了客家人自我認同的問題;但是年輕的一輩的客家人又是怎麼變成”隱性客家人”的呢?根據我的觀察是,在我們”成功”的教育之下,大家普遍對自己的族群身分沒有什麼特別的自覺的關係吧。

”尋找客家人”的遊戲對我而,像是新開的一扇窗,現在我的工作就是,將那些隱性的客家人統統都找出來,隨著尋找的過程,我對身邊的朋友慢慢產生新的認識。

其它文章一覽表,請點選:流動瓶子的客家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