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什麼都可以》,遽變後,我們以愛療傷….

如果,有天你的親人死在遭遇恐怖攻擊的公車上,爆炸後,他(她)屍骨無存,你只剩下幾片屍塊,連懷念的最後一眼也看不見,你該如何平息這股憤怒哀傷?丹尼爾的兒子,傑宏,死在爆炸的公車裡,他們美滿的家庭,頓時陷入傷痛中,身為一家之主的他,走不出哀痛,他決心找出幕後指使者,他要報復,殺了那個可惡的恐怖份子。書中許多情感都相當細膩動人,看完之後,我覺得非常感動。我心想,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因此,對於其中人物的情緒,似乎也更能感同身受。丹尼爾一步步的接近宗教首腦,而閱讀者的心,也一步步的隨之糾結,究竟,丹尼爾是否真的能夠完成這項使命?他,真的可以在報復後得到救贖嗎?



《為了你,什麼都可以》,遽變後,我們以愛療傷….

這是一本相當容易就能打動你心的小說,不只是因為,書中,有個傷心瘋狂,執意要復仇的父親,而是,它,完整的描述,一個家庭遭受遽變的模樣,同時,呈現不同人面對傷痛時的表現,父親、母親、另一個兒子,如何在家庭其中一名成員遭受不測時,各自度過這場風暴;而全書除了這個支線外,另外,還包含兩條故事線同時並行其一,遭受綁架的流浪漢,他為何被綁架?綁架他的人威脅他的生命,但又不處決他,在精神上反覆的折磨他,目的是什麼?當一個人自認無畏死亡,但,那ㄧ刻真正到來時,心底又會激起什麼樣的恐慌呢;其二,光芒盡失的新聞主播,曾經風華一時,如今收視率無法提振,當他收到疑似恐怖份子寄來的影帶時,新聞從業人員的道德與商業間的拉鋸,以及,輿論形成的社會壓力對個人行為影響的探討。

這三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各自獨立的扣著閱讀者的心思,然而,當劇情不斷的演進後,卻發現,它們彼此間是緊緊相繫的。每條故事脈絡,都深刻牽動人,內心最深層的渴望、恐懼、感動。

當然,這三條脈絡,最勾動我心弦的,當然是瘋狂父親的這條線,看著這名父親瘋狂的復仇計畫,暗殺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發言領導者,每每都替他捏把冷汗,隨著他的自白,你可以輕易的進入他失去兒子的傷痛,而那些想要帶著兇手一起毀滅的情緒,我相信,換作是我,肯定也是會有如此的想法。然而,只要想到,其實他還有溫柔的妻子,另一名兒子,他在世上還有其他值得關心的親屬,但,他卻寧願選擇如此極端的作法,就感到一股辛酸。理性上,大家都知道,要珍惜現有的一切,但,情感上,卻很難原諒自己的過錯,當局者迷,只是,沒有真正遭遇痛苦的人,其實是沒有資格批判別人創傷後的反應,不是嗎?

曾經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和樂融融的家庭,如果,家中有個孩子自殺了,父母的離婚機率會增高,主要原因,是夫妻間對事件的觀感,可能是,彼此之間互相怨懟對孩子的疏忽,也可能是,有一方自覺有責任,深感罪惡,而無法面對自己的家人。這名瘋狂的丹尼爾,就是屬於後者,也因此,他無法兼顧一家之主的責任,帶領家人一同走出傷痛,即使知道這一妻一子需要的是自己,也無法放下自己深刻的罪惡感。外表堅強,情緒始終不外露的父親,其實,也是相當脆弱的。以冷靜沉著為外衣,遠遠的與家人相望,內心痛苦自己的罪惡、家人的冷淡、瘋狂的復仇計畫,其實才是最可憐的不是嗎?

書中的父親與存活的兒子,他們的行動,皆與書名《為了你,什麼都可以》相互呼應,他們不計後果的,採取行動,讓人覺得魯莽,但,情感真摯。而受害者家屬,他們是否有權利成為加害者,也是書中相當有看頭的部份,其中的辨證,也相當值得令人深思。雖然,我們可以大聲疾呼,只有「放下」才能讓受傷的心靈得到救贖,但是,閱讀《為了你,什麼都可以》之後,我卻覺得,受害者家屬,最需要的其實應該是「宣洩」,宣洩恨意、宣洩罪惡感、宣洩痛苦、宣洩悲傷….,透過不斷的「宣洩」,靈魂才有機會完全的洗滌。然而,要達到百分之百的宣洩,並非易事,因為療傷是沒有時間表的,不論造成傷害的事件是什麼,每個人的療程也是極度不同的,有的人短短幾週就可以恢復,但,有的人,卻可能需要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可以釋懷。

做一個療傷的陪伴者,也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如果,受害的單位是家庭,那麼家庭成員的每個人,自己都需要療癒了,又哪來的精力來陪伴別人呢?

所以,這更是《為了你,什麼都可以》的動人之處,書中三條支線,其中的人物,誰不是帶著滿滿的傷痕繼續活著,即便是看來嗜血的記者,其實,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孤單,而這些人物間,彼此微妙情感的牽動,寂寞靈魂的展現,讓我看到,受傷後,心靈治癒還是有可能性的,遽變後,我們以愛療傷,雖然,看來路途艱難,但,只要堅持,只要有勇氣,每個人都有救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