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到《死後四十種生活》的試讀本時,真的是被它超薄的厚度給嚇到,對於生死,有這麼多人花了如此多的篇幅文字撰寫,但是,這本介紹《死後四十種生活》內容有這麼多,但是,卻只需要五十頁??仔細翻閱後,才發現,這是本可愛的小書,雖然,不是小說形式,但是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倒是用盡想像力,來重塑《死後四十種生活》,每篇雖短,但是,每看完一篇,卻會接著停頓、思索、微笑。談論生死何必用厚度來決定,想像力,也可以使你對生死有新的體悟啊!!
生與死,《死後四十種生活》!!
這本書,雖然是強調描繪《死後四十種生活》,但是,在閱讀時,其實會再次發現,其實,生與死之間,往往也是難以區辨的,因為談到死後的生活,免不了與生存時的生活進行對比,也因此,在閱讀中,有滿多回想目前生活狀態的趣味!!
最明顯的就是,這本書開場「第一篇總和」就說「在死後世界,你會重新經歷在世時的所有經驗,但這次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是聚集在一起,一次做個夠。」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它用你將會一次「花六天剪指甲、十五個月找東西、十八個月排隊、兩年無趣的生活、一整年不斷的閱讀….」,來進行說明,雖然明知道,這不過是作者的天花亂墜(畢竟作者還活著不是嗎?),但卻依舊不免隨他掉入無止盡的想像,內心開始OS「原來死後的生活會這樣啊?….不對喔!我現在有參加試讀,外加自己安排的書單,天啊~~我應該不止一年要看書啊!!」、「吼~希望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在無聊的事情上,譬如塞車(因為最近實在花太多時間南北奔波).…」。第一篇的感覺就太震撼了,如果,死後的生活,真的是如此,那真的很恐怖,看書看到脫窗?剪指甲剪到流血?洗澡洗到破皮?北中南無止盡的通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做相同的事情,不也很無聊嗎?
結果,第一篇,就讓我想到兩件事情,(1)我倒底花了多少時間做些我一直很煩,但是,卻不斷循環重複卻沒有改善的鳥事?我可受不了討厭的事情在死後重複的時間太久啊!!(2)生活的不同事件交錯,果真是幸福的事情,因為有開心、無聊、憤怒、悲傷、喜悅、苦惱……,各式情緒、事件穿插發生,每件事情,才可以顯出意義。就像是,如果你不曾悲傷過,又如何衷心喜悅與珍惜呢!!
而以上感想,不過是,讀完第一篇的心得!?!這時候忽然感謝這本書只有這麼的薄,不然,光看它,就會陷入無止盡的感觸。
這本書的作者大衛‧伊葛門也是個有趣的人,他大學主修英美文學,但是,後來又取得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本身就是跨界學習的範例,也因此,《死後四十種生活》可說包羅萬象,從宗教有關的角度、科學的角度(人就像是電腦一樣的物體,沒有死後生活,別擔心,他的解釋保證看得懂)、表演的角度、人死後的樣貌、神的性格,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切入,大部分的篇幅,饒富趣味,略帶諷刺,將矛盾的觀點組合,有些好玩的成份,但是,又可以反映到現在的生活,讓你有自己的體悟。於是,翻到最後,趕緊看看﹝作者的問與答﹞才知道,原來,這是本花了七年時間所完成的書呢!難怪,每篇精短,卻有深意呢。
說來,人真的是很奇妙的動物,往往需要藉由外界的力量,讓你懂得珍惜現狀,就像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手腳健在的好處,等到有天腳痛無法踏,手僵無法舉時,你才會知道,原來好手好腳是種單純的幸福,這麼的簡單,但,卻必須等到失去才可以深刻體會。所以,有時候我也挺喜歡透過閱讀來提醒自己。
不過,這本書名看來有點觸霉頭的《死後四十種生活》,其實內容不大嚴肅,我還滿喜歡作者將「神」的角色描繪成有情有怒的親民模樣,還有,那些諷刺人性的篇章,雖然,每次看完,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覺得有點可愛或可笑,但,卻又可以產生另種「喔!手腳健在,真好!!」的心情出現呢。果真,是本以「非常輕的筆觸」論生死的書呢!
如果你對生死學有點好奇 ,外加,有幽默感,有想像力,但,又怕口味太重,內容太深的書,那麼,這本以四十個小短篇所組合而成的《死後四十種生活》,我覺得,還滿適合想輕鬆一下的人來閱讀的呢!!
《死後四十種生活》,究竟是哪幾種??(試讀之友訊息,待補)
《死後四十種生活》,書訊請點選下列資訊(待補)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