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化也是如此,所謂的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外表看起來都差不多,現在大家都說著國語,即使說閩南話或客家話,或外省腔調的語言,其實都是使用源自相同的語言背景,但是細心品味,其實又各自不同:閩南人具有冒險精神,說話誇張喜歡加油添醋,平常頗隨和好相處,而且對自己與朋友都很大方,但有時也會展現倔強的一面;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奮做事又有方法,對待自己小氣,但是對待家人朋友大方;外省人特別是北方來的同胞們,性格大辣辣的,說話豪爽,不拘束小節,相處起來輕鬆愉快,而原住民則是喜歡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擁有天生的好歌喉,樂於與大家分享。
台灣的文化內涵如此豐富,在彼此交融互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因差異而產生偏見,但是只要用心體會,總是可以發現不同文化的優點與特色。
我在天空部落格發現了部落客,又在部落客發現了”築夢計畫”,原本以為築夢計畫是一個專為客家子弟所舉辦的活動,並沒有打算要參加這個活動,但是卻又發現這樣的描述「補助對象為認同客家且具客語溝通能力之中華民國籍青年」,可是我不會說客家話啊?!這樣也可以參加嗎?這時則看到築夢的Q&A這樣回答的「若不會說客語,可以從現在開始學」,客委會舉辦的築夢計畫像是另一個著力點,讓我又再次有不同的觀點來面對台灣多元的文化。
是不是客家人又怎麼樣?!?
我們開始在網路上尋找關於「築夢計畫」面試準備的資料,資料不多沒有搜尋到什麼具體的建議,但是倒是看到不少關於這項活動的批評,包括「不知道評審委員的評何標準究竟為何?」、「參與築夢計畫的人數比二十人還少」、「面試時,沒有用客家話來面試,覺得被客家委員會騙了」、「為什麼不是客家人也可以參加」、甚至有人認為「這個活動應該針對客家子弟才對」等等,其實,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的內心有些小小的難過,我在想,像我這樣”非客家人”的傢伙,到底有沒有資格參加客委會所舉辦的活動呢??
在難過之虞,回顧這兩個月來因為撰寫部落客的種種,我忽然有個想法「是不是客家人又怎麼樣呢?!」
這段時間以來,為了要更加了解客家文化,我意外發現身邊原來有許多人都是客家人呢,但是,也意外發現,像我們這一輩的客家人,對於自己客家文化的背景認識是多麼的薄弱,甚至到沒有記憶的狀態;反觀我這兩個月的生活,為了撰寫文章,我開始閱讀關於客家文化相關的史料、開始聽客家音樂、品嘗客家菜、看客家電視台的節目,這些活動難道不是一種文化的體會與推廣嗎?
或許,一開始是為了寫文章有目的性的接觸客家文化,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所增加的深度與廣度,卻是勝過許多自稱是”客家人子弟”但卻”沒有自覺”的人,我開始思考,即使不限於客家文化,應該是說台灣各種文化的推廣,靠得不就是每一個人的付出嗎?即使不是客家人,又怎麼樣呢?隨著時間的累積,漸漸的對於某個文化的認識更加深刻,這可不是輕易可以被遺忘帶走的。
如果文化的推廣活動都必須侷限在擁有某種血統的人身上,那麼,是不是我們不是外省人,就不必關心眷村的活動,我們不是原住民,我們就不用管豐年祭的是怎麼舉辦的?我們不是客家人也不必管什麼客家文化認同與存亡?只因為不是客家人,就不能參與客委會的活動,就喪失築夢的條件,總覺得有些可惜,如果文化的推廣有條件限制的話,那麼我們錯失的到底是什麼??是客家子弟少了一個名額,還是少了更多門外漢的加入與推廣呢??
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客家人”關心客家文化,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元背景的人一起投入不是嗎?不管是台灣的客家傳統、原住民活動、或是任何在台灣活動的文化生命力,至於我自己呢,我只期許自已能繼續保持對於這片土地的好奇與熱情,持續與這個社會共同努力邁入更多元的環境。
半瓶水響叮噹:猜猜看我是哪一位?!
築夢計畫入選名單:http://www.hakka.gov.tw/banner/dream/index.htm
提示1
|
我喜歡跳舞!
|
提示2
|
期望,有一天,台灣也有屬於自己快樂的傳統舞蹈!
|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