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2的課程,但是,我4/10才完成第一篇心得,後設模式是3.5天的課程,但是,這次我們還是「玩」了整整四天。說是「玩」真的不為過,因為,為了要弄懂NLP的人格模式,有許多的體驗活動,都非常的有趣,我只能說,這四天是很好玩,而透過遊戲,又可以認識自己的有趣歷程啊!!
#生命的亮光照在那 #跟你行事風格有關 #NLP高階筆記DAY13 #後設模式1
其實學習就是一條認識自己的漫漫長路,有時候,我們以為很懂自己,但生命中,仍有很多面向可以探索,那些被你忽略、遺忘的,並非不存在,只是暫時沒被想起來!
當你學會用各種新的眼光看世界時,會發現,處處有驚喜(嚇),好像隨時在用身邊的素材學習生命!
很喜歡每次「回家」的新發現,當你可以 #不帶偏見的「看」「關係」時,在與家人的互動當中就是在學習「認識自己」,我很喜歡現在「回家」時,出現那種念頭「原來如此啊,我們個性原來這裡像」、「原來如此啊,難怪我們會不一樣」「原來如此啊,這個家族有這個特性」「原來如此啊,難怪我也會這樣想」
這是個有趣的歷程,身處其中,有時候會感到震撼,但是,練習久了以後,就會發現溫暖的曙光!
生命需要療癒,因為在太多的片段裡,我們曾經被嚇到過,在那個片刻裡,你可能被嚇呆了,你可能凍結了,你可能讓生命鎖在某個片段裡,生活「必須」也只能繼續,但是,這些凍結的片刻,你雖然好像「忘了」,但,它時不時跳出來干擾你的生活,這時候,那些脆弱且需要呵護的片刻,需要得到照顧,所以,你需要療癒。
然而,生命不會只有那些灰暗的時刻,生命的光,有時候也會照耀散發出溫暖。
老師因為同學的分享,決定在暖身活動時,做過「凝視牆壁回到3~5歲」的小活動,十分鐘裡,讓你回到某個狀態裡。
在做活動時,我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是,覺得挺好的是,有想到些蠻愉快的回憶,為什麼是3~5歲,因為那正是 #生命中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的時刻
在面對牆壁,以及,兩兩不斷換組的小組分享中,我想到更多更多那時候的回憶,除了被打到牆角、大人在警局吵架孩子們大哭的回憶之外,那個年紀有很多美好的亮點,那時候,爸爸在臥龍街開洗衣店,所以,每天去幼兒園回家的我,都可以看到爸爸在家,因為,我家就是洗衣店。
爸爸每天就是洗衣服、燙衣服,他一邊燙衣服的時候,還會邊說故事給我聽,店面的抽屜裡,有很多零錢,需要買東西時,抓一把就可以了,附近有很多鄰居的小孩可以一起玩,晚上的時候,爸爸會拉下鐵門假裝鎖門的動作,然後帶著我到公園玩。
這些都曾經在我的生命裡美好的亮光,但是,我好像經常遺漏它(因為長大的過程中,有太多失望、失落取代這些回憶,但長大的很久很久以後,我終於發現,那些”愉快地”與”不愉快地”共存,雖然彼此矛盾,但其中一方的存在都終將無法抹滅另一方)
這些充滿亮光的回憶,很開心,忽然出現在我的演練當中,我覺得,在那麼小的時候,經歷過失望,也經歷過那麼多溫暖,是人生中美好的禮物,我想,對於人性,縱使曾看過讓人失望的一面,但是,兒時的溫暖回憶,讓我養成 #始終相信人性美好 的特質 ,我始終對人充滿信心
以前我以為,現在的選擇,是因為,自己曾有過孤單的成長經驗,所以,希望提供不同的給自己的孩子,但是,經過這個活動以後,發現,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因為曾經有過美好,覺得美好可以複製,所以,我成了現在的自己,我擁有現在的生活模式
這次課程進入有趣的後設模式當中,由六個面向觀察如何發動「動機」,以及,八個面向觀察「工作特質」
覺得有趣的是,這6+8探索的過程裡,有時候,會有「我真的認識自己嘛」這樣的感覺,如果,我們對自己都如此捉摸不定了,我們還真的可以看透別人嘛
特質、取向、生活風格、性格……
在不同的心理學理論裡,總會去探索「人是什麼」、「人該如何掌握自己」,我們會渴望用一個公式、分類法將人分類,於是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上
然而有趣的是,人或許有固定的行為模式,但是,在不同的領域裡,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例如在公司是女強人會到家就變得很迷糊)
不同的心理學理論,對於人格的形成有不同假設,阿德勒心理學會探討生活風格,從早期回憶、家庭星座、自卑感的動向……來探討出個人的生活風格傾向,同時,將名稱定義為 #生活風格 ,因為認為,這是生命累積而成的內容,既然是被養成的,也可以發生改變;而NLP也有屬於自己的人格理論,這四天的 #後設模式 探索,就是人格理論的學習
我很喜歡這個階段的活動方式,透過不斷的兩兩分組,產生對話,老師沒有設定主題,就是時間到,換組,時間到,換組。到這個階段都還不確定是要搞什麼鬼來著幾輪下來以後,老師要我們思考以下問題:
- Q1.幾輪下來,在分組時,你都是主動或被動完成分組這件事
- Q2.在開啟對話時,你是主動開口或等待對方說話的一方
- Q3.對談是是主導或被動參與話題
討論完之後,再根據某個生活領域,開始探索14個面向,選好領域後便開始問問題、說故事,以及,彼此幫夥伴確認,彼此在某個向度是偏向那一端
覺得有趣的是,透過每個向度的問題,都可以有些有趣的觀察,練習聽故事時,不掉入故事裡,而是抓緊 #此時說話者的取向是什麼時 ,自己的注意力被拉到注意取向,故事變得不再是讓人沉迷的部分,判斷才重要
在這個取向裡,我偏向率先行動,雖然仍會去評估,也有謀定而後動的部分,但主要都是為了要行動
我個人覺得,在這部分的應用方面,我想到,如果夫妻、親子關係在這方面不同調時,確實會有衝突;當然運用在職場上時也是如此,一個急先鋒主管+慢郎中部屬,相信在工作上也是一場災難吧
不過,此時只是第一個向度,之後再慢慢混合其他項目,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呢
這探索這項目時,覺得還滿有趣的,又是一個一層層往下挖的活動,我們這組分別挑戰三個議題(1)一個男性擁有什麼特質會讓你想要交往(2)全家旅遊時,什麼樣的條件你會去一個地方(3)什麼樣的講課case你會去接
問題是類似這樣
Q1.一個男生擁有什麼特質你會跟他交往?a
Q2.一個男生沒有a的話,那他有什麼特質你會跟他交往?b
Q3.一個男生沒有a,b的話,那他身上擁有什麼特質會讓你想跟他交往?c
Q4.一個男生沒有a,b,c,那他身上擁有什麼特質會讓你願意跟他交往?d
:
:
:
就這樣以此類推,一層層問下去後,會發現,越到後面,回答會越艱難,因為你想要的a,b,c,d都沒有,那麼,還有什麼條件與特質會讓你願意接受呢?
這確實是一個絞盡腦汁的歷程,但有趣的是,越晚出現的,往往可能才是那個真正重要,且無法再妥協下去的重要價值呢?我覺得這個階段的演練滿有趣的,而且剛好可以用在與 Tony Lin 近期聊天時遇到的狀況
這次分享時,選擇跟 tony 的對話為探討的領域,因為最近生活有新的計畫,但卻是陌生的領域,這部分基本上勾到內在的焦慮,因此,我發現,常在對話當中,陷入與老公的鬼打牆中,導致我最近實在不想跟他在聊這個話題了,因為確實,這個新計畫會牽扯到幾個價值觀的矛盾,健康、賺錢、新的機會、冒險、穩定感……有些價值彼此間是衝突的
而如果有機會利用價值鏈探索來聊這個議題的話,將有機會可以一次將這些價值觀並陳,就可以更澄清自己內在隱藏的價值觀,到底自己重視的是什麼
話說,這內容是上週課程的東西,這週以來,我們曾利用運動時間,邊散步邊聊,把動機特質問了一遍,因為邊走邊問,所以提問也只能憑印象,加上邊問邊抬槓,所以,現在一時間好像也只能隱隱約約的有模糊的記憶了
不過上週畢竟是 #後設模式 初體驗嘛,這週趁著記憶猶新,來多練習幾次,也許可以對身邊的人有更多深刻,總之,到今天為止,所有項目都上完,而且,還玩了開公司、面試活動,恰好最近也會需要用到這些判斷,感覺蠻不錯的啊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