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久不見,我回來了,最近好久沒有更新臉書粉專、部落格了,在動盪的2022年中,大家一切都好嗎?最近,我完成了一本繪本,即將在2023出版,所以,趕快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新作品。這本書,是以小幸運上幼兒園發生的故事為藍本,描述他剛幼兒園時,是如何反抗上學到每天都要挑戰第一個到學校的過程,這故事,滿有趣的之外,也蘊藏許多關於溝通、聆聽的秘密,而繪本即將出版,我也錄製兩段與這本書有關的音頻,對這本書好奇的朋友,可以直接聽影音,也可以,繼續點閱閱讀全文喔,聽更多請點下列連結:
- 流動瓶子youtube頻道-🔗流動瓶子的輕旅行時光
- spotify 🔗 :https://spoti.fi/3Y29XPw
- soundon🔗:https://bit.ly/3pf22yG
哈囉,歡迎來到流動瓶子的輕旅行時光,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關於繪本《我真的真的不想上學》幕後的故事,當然,今天我也設定主題,就是「聆聽的力量,這樣說,孩子覺得你聽懂了!」
最近我要出版繪本叫《我真的真的不想上學》,這本書主要閱讀(溝通)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孩子(國小以前)孩子,以及父母。但是,傳遞的理念,卻是不管各種年齡層的人都可以適用喔,因為,這裡談的就是怎麼溝通啊,以及,同理心的運用!
說到溝通,其實包含了兩件事,一個是「聽」,一個是「說」,如果要完成一個比較良好的溝通,一定要選擇其中一項的話,你覺得,「聽」跟「說」哪個比較重要呢?我們知道「聽」跟「說」都重要,但原則上,「聽」的比例應該要佔比大一點。
因為我們常常太急著回應,導致,的時候都沒有弄清楚真正的問題,就給出一堆對於對話者來說無用的建議,所以,其實聽懂問題,在溝通來說是,是相對重要的。
當我們知道,好好的「聽」很重要,但是,我們真的知道怎麼「聽」嗎?
這個繪本,雖然,故事呈現的是我家小幸運不想上學這件事,但是,其實,背後想表達的是,當孩子跟你表達一些訊息時,如何讓孩子知道,你聽見而且聽懂了。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孩子本來滿心期待的準備好上學,但是,上著上著,有天就「忽然」不想上學了,每天不是在門口大哭、路上大哭、就是是都已經到學校門口了還跑到離大門遠遠的地方,各種抗拒啊、耍賴啊都來了,有時候小孩還要用抱著進去,真的讓人很苦惱耶,到底要怎麼讓他可以順利的上學,成了每天要奮戰的工作。
像這個年紀的孩子,講話、表達都不是很清楚,在想什麼,你們是不是會覺得很難掌握啊?
總之啊,我家孩子有天不再抗拒上學,出現了一個轉戾點,就是,有天,我忽然聽懂他想的問題,而且,還適當的回應他了,就在那一刻,他居然願意乖乖地跟老師牽著手走進學校裡耶。所以,到底什麼是適當的回應呢?
其實,在這段抗拒上學的期間,他有”說”過”不想上學的原因”,但是,身為爸媽的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些訊息,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原因真的給孩子帶來適應的困難,因為我們會覺得,他們這些理由好像真「沒有什麼」,例如:
- 在學校溜滑梯要排隊,開始有各種規則
- 想看的故事書,不能一次拿很多本書
- 沒有一起玩的同學….每個小朋友都在玩自己的
- 吃飯時很多同學都在哭
- 在學校老師都叫他們要自己整理書包
你們仔細聽會發現,他們反應的,都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溜滑梯本來就是要排隊啊,故事書一次不能拿太多也理所當然,別的小朋友吃飯在哭又會怎麼樣呢?
可是,如果你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這些事情,你會發現,這些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容易,我們常常是站在大人的立場所以忽略了,對孩子來說,這些事情都是需要適應、是有困難的。
由於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事情常會覺得沒有什麼,所以,當我們聽到孩子說出來後,我們可能會說「這沒有什麼啊」、「為什麼你那麼在意啊,不要管就好了」、「哎呦,這還好拉,以後就習慣了拉」,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很煩躁的用罵的回應「溜滑梯本來就是要排隊啊,你在說什麼啊,你不守規矩還敢跟爸媽抱怨!」
不管你是用安撫的或是用罵的,其實,都有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不管你是用什麼方式說,對孩子來說”他們都會覺得你沒有”聽見”他要說什麼”
對我們來說,當然就是”聽見了”才會回應他啊!?
但是,這樣的回應與反應對孩子來說,是不夠的!!
所以,當聽見孩子說出不想上學的原因,而我們又覺得這些原因真的沒什麼時,究竟該怎麼回應啊?父母該怎麼說才比較好呢?其實很簡單,就先”重複(述)她的話”這樣就夠了。
你會覺得「是嗎?」、「真的這麼簡單喔!」,是啊,真的就是這麼簡單,請容我示範一下:譬如,當孩子說「在學校溜滑梯都要排隊,我不喜歡」的時候,你只要說「喔,這樣啊,」學校溜滑梯都要排隊,你不喜歡啊!」這樣就可以了。
其實這樣說,並沒有解決「在學校溜滑梯都要排隊」這件事情,你只是回應,你知道,他確實有這個經驗的事實。
或許你會擔心,你這樣”重複他的話”孩子會不會覺得,你在認可他,覺得「可以不必遵守—在學校溜滑梯都要排隊」這件事情,注意喔,你在回應他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對這件事情做出評價,你並沒有說「在學校溜滑梯都要排隊」這件事情是對的,或錯的啊,你的只是表達”你看見”他的問題了。
在回應的過程中,你沒有多加評論,只是表達聽的事實。
有些父母會擔心,如果這時,我不趕緊表達「這件事情,老師是對的,孩子是錯的」,孩子就會以為,我們重複的句子,這件事情,孩子是對的,這樣是不是就錯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機
其實,教育是條漫漫長路,你會有很多機會跟他討論這些”觀念”的,重點是,必須保持溝通管道的暢通,如果孩子覺得你都沒有在聽,也不願跟你說、跟你溝通,你擁有再多好觀念都沒有用,因為無法傳遞到孩子的身上啊
重點是,孩子此時正在傳遞「他遇到困難」這件事,此時此刻,只需要”看見”並”接納”他的「現況」就好。
而什麼是現況呢?以這件溜滑梯的例子來說:學校溜滑梯需要排隊,孩子還在學習,他覺得這件事似乎與他過往經驗不同,這個不同,讓他不舒服了,但是,他看見了,他認識到他似乎要有所改變,而你也看見了,你也在陪伴著他。
這個不舒服本身,就足夠讓孩子有所學習了,學到”社會規則”原來要這樣運作啊,同時,我們也要相信,這個不舒服,即使我們沒有在此刻加碼說些什麼,確實可以給孩子學習。
我們重複孩子的話,並不是偷懶、逃避的行為,而是,有接納與信任作為基礎,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看見」他的「不舒服」,並且願意陪他度過這個不舒服。
這個重述是有力量的!
讓孩子知道我們沒有否定他,也沒有認可他,但我們看見後,會陪他面對這個不舒服!!
其實想想自己的成長經驗,你我都知道,要適應社會規則會有很多的不舒服,甚至失落、失望、挫折感,但是,這過程也會讓我們逐步的成熟與強大。我們也是從一個”不知道要排隊的人”,成為一個在社會中會守秩序的人。
我想這個成熟的過程,我們多少都遭遇過,情不好時,找人訴說,卻感覺被忽略(被覺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或是被責罵的時候,責備自己怎麼可以這樣想。我要說的是,因為遇到挫折而感到不舒服。是很自然又健康的反應啊,我們不需要因為有那種感覺而自責。
情緒是很棒的禮物,可以讓我們更貼近自己,我們害怕的不是「情緒」,而是情緒出現後的「行為」,例如,暴怒打人、難過傷害自己。
「情緒」與「因情緒而起的行為」,本來就是兩件事情!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在跟我們分享他遇到的挫折、不舒服時,我們可以不必太擔心,他們會無法承受,也不必擔心,他們的語句中出現情緒的字眼,不管是”討厭”、”不開心”、”煩”,會覺得必須把情緒修好(什麼意思呢?像是把討厭喜歡,不開心開心),這不是我們跟孩子互動要做的事情,因為你們不覺得,討厭就是討厭,硬是要變成喜歡,不覺得反而不自然嗎?
為什麼他有個真實的感受”討厭”,他不可以保有真實的感呢?為什麼他一定要它矯正成正向呢?難道對一個事情有討厭的感受是不允許存在的嗎?難道討厭真的會帶來什麼可怕的後果嗎?
如果把「情緒」與「因情緒而引發的行為」分開來看,你會發現情緒本身並沒有問題,只要不要因為「討厭而做出傷害自己、他人的行為」。
其實,擁有「討厭」的情緒是很好的,因為情緒是有力量的,也會讓我們因為這個壓力感,這壓力感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想要更認識自己,透過這個壓力感,我們也可以有更多辨識,譬如,我是真的討厭這整件事情?還是只是部分的項目讓我討厭?像是討厭上學,可能是喜歡國文但是討厭數學?或是討厭是因為不熟悉?還是有別的原因?討厭的事物可以改善嗎?如果可以怎麼做?如果不行,該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情。
可以夠過一個「討厭」的情緒,對自己有更細膩的觀察,這樣不是很棒嗎?
而剛剛補充這麼多關於情緒的事,只是想說,在”重述孩子的話”時,當然也可以包含說出他正在經歷的情緒,孩子的情緒被”看見”、”接納”,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力量的事情呢。
過程中,不需要修好、矯正些什麼,當我們聽懂並接納孩子的「現況」,對孩子來說,就是非常強而有力的陪伴了啊。
因為你願意這樣回應(重述)他說出來的話,孩子覺得你聽懂了!
對他而言,他還是沒有解決像是「在學校溜滑梯要排隊」這類的問題,但是,你陪他一起看見這個不舒服,讓他有湧起可以面對挫折,其實,你的重述是很有力量的陪伴。
哎啊,說了這麼多,還不如實際做做看,對吧,繪本最後。提供了小小的練習方案,示範了,當孩子說出他的困擾時,你可以如何回應,而如果可以同時重述「他的行為」+「蘊藏其中的情緒」,就是完整的同理心回應了呢!!
我想這種重述句,不是假裝懂而已,而是,透過這個句子,你也會製造出停頓點,你重述時也會更貼近孩子的感受。
所以,不知道大家現在有遇到什麼狀況啊?
不妨紙上練習看看,找機會真的說看看,很多事情還是要考自己演練看看囉。就把這過程當成是一種生活實驗吧,看看,當你這樣做時,孩子的反應是不是有不一樣。那今天就先到這,如果你實驗過後,有心得可以分享喔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