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規》,認識亞斯柏格症,同時,來能來場推理娛樂,何樂不為?!

最近提到亞斯柏格症,就覺得自己非常跟得上時代的話題,話說,前陣子才在網路新聞上提到,愛迪生、莫札特、愛因斯坦、牛頓、康徳、達文西,也都有亞斯柏格症,他們是屬於高功能自閉症,透過適當的引導與治療,也能順利融入社會,甚至於有些根本沒有被診斷出來也能夠生活的很好,只是,台灣一般對亞斯柏格症很陌生,所以還是會不解此症的生活問題。而最近沙哥主演的電影《非名之罪》,演的就是亞斯柏格症者故事,沙哥表演的實在非常傳神,讓我更愛他了(咳~這位媽媽…),電影高潮迭起,很好看,同時也讓人更理解這個徵狀適應社會的困難,只是,照顧這樣的孩子長大,歷程真的很辛苦,而《家規》中的主角雅各,是個亞斯柏格症者,書中描寫了他的成長心思、家長的煎熬、家人(弟弟)的難處,還有一樁謀殺案?而涉嫌人就是患有亞斯柏格症的雅各,究竟偵探推理迷雅各是不是兇手?他是否有犯案動機?看得我緊張死了。



這部《家規》從非常多人的觀點切入,讓人更加認識亞斯柏格的症狀,身為此症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適應的更好,將來有足夠照顧自己的能力,得花費許多心力,許多孤單與無助,讓人看了不捨;而身為此症者的弟弟,西奧,則從小便感受到忽略,哥哥的症狀,似乎永遠比他重要,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會因哥哥的問題而改變計畫,他的人際關係,也因為有個怪哥哥而受到破壞;而雅各,心思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過於敏感,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依照規定,否則就會抓狂。

每天下午四點半都準時收看《破案神探》的重播,雖然已經看過好幾次,但是,還是得準時看邊做筆記,否則非常不自在;衣服歸位時得依照彩虹顏色排列,不同顏色衣服不能碰在一起;害怕橘色;無法忍受揉紙的聲音,因為感覺像內臟被揉成一團;週六一定要去超市找試吃小姐…….。

許多的禁忌、規定、規範,必須在這個家庭中遵循,所謂的家規,不只是母親的告誡,像兄弟要相親相愛、又像是不可以對母親說謊那樣簡單,而是,有更多規則,為了讓雅各好過,讓他可以舒適的過活,必須嚴格遵循的,否則,一旦常規受到阻礙,他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眼神猶疑(本來就沒法看對焦看人),甚至,抓狂發怒。這樣的孩子,因為不受理解,逐漸的,被排擠在人際圈外,而這份影響力,當然也讓母親與弟弟的社交生活受到影響。看到這樣煎熬的過程,實在讓人覺得很替他們感到不捨。

雖然有人際互動上的困難,但是,亞斯柏格症屬高功能的自閉症,因此,雅各也有相當突出的地方,像是他非常著迷於推理、法醫、偵探的故事,他不斷的重複觀看《破案神探》,同時辛勤的筆記,在媽媽送給他一台警用的無線電時,他甚至還到刑案現場,現身給予警察幫助,然後消失。這一家子看起來可能不算幸福,但也稱得上風平浪靜,偶有雅各發作的小風波,卻也依舊能繼續下去。

然而,有一天,雅各的「人際課」家庭教師卻被發現陳屍在住處。嫌疑犯本來是女家庭教師的男友,然而警方卻發現,現在曾經受到佈置,此時,雅各的母親發現了他的床單成了女教師的裹屍巾,母親在擔心猶疑之虞,決定聽從刑警的建議,將雅各帶到警局問話,但是,此時不善人際溝通的雅各,卻成了十足的嫌疑犯。

故事走到這,可說是讓人非常緊張,究竟雅各是否是兇手?成了整本書的大謎底。

書中詳細的將刑警的推理、律師的推理、母親的懷疑、弟弟的內心世界、雅各的回應描寫的非常生動,但是,就是讓你看不透,兇手倒底是不是雅各。基本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啊,就問雅各「你到底是不是兇手?」去觀察他、套他的話就好啦!?但是,偏偏雅各是個有溝通障礙的人,對他來說,目視一個人回答問題,很困難,自然的,當他與刑警單獨對話時,看起來就非常可疑。而母親咧,應該可以問吧?然而,媽媽因為那條裹著屍體的床單,失了方向感,而且她非常害怕,萬一問了,兒子回答人是他殺的,她又該如何看待這個,本來只是看起來有點怪,現在卻成了殺人兇手的兒子。弟弟西奧就不用說了,整件事情,他似乎像是被排在圈圈外無法介入的無力。而雅各本人呢?情緒不穩定,只要講到女教師死掉的那天,就會精神大亂,彷彿在死守什麼秘密。

看得我焦急的要命,一下子又覺得好像雅各是兇手,一下子又覺得不是。不過,最氣的就是,媽媽幹嘛不問,好說歹說,先問清楚再說嘛,幹嘛要搞得這麼懸疑,此外,眾人對於亞斯柏格症的陌生,導致亞各無法受到好對待,無法公平審判,更是讓人深感,當一個人的狀況是比較特殊的狀態時,面對制式的社會機制,似乎只能陷入無助當中。閱讀的過程中,似乎也能感覺到書中人物的內心糾結。

我覺得作者的安排很有意思,這本《家規》因為內容充滿懸疑,也成得上是具有推理內涵的小說,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有了一名亞斯柏格症的少年在其中,也像是一場認識此症狀的華麗冒險。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亞斯柏格症,透過診斷,我們也越來越清楚,原來過去讓人認為有些怪,或是喜怒無常的人,也許缺乏眼神接觸的背後,是因為某些症狀,透過對這癥狀的認識,我們也能為不同特性的人,找到最適合融入社會的方法。當社會變得更加包容多元,我們也能透過更多管道去認識與我們不同的人時,社會也能相對應的產生適合不同類型人生存的模式。在《家規》中,作者巧妙的安排,讓我感受到她的用心,同時閱讀起來也不失娛樂效果,是很有意義的一本小說。

如果你在看過新聞後,知道,愛迪生、莫札特、愛因斯坦、牛頓、康徳、達文西,也都有亞斯柏格症,而感到有些好奇,又不想因為認識這症狀而失去娛樂,閱讀《家規》,慢慢沉澱在每個人的心思中,也挺不錯,而如果,你很重燈光效過,跟我ㄧ樣愛看電影,那麼,《非名之罪》也是不容錯過的一部優質電影。雖然電影是印度與美國合拍的,片長依舊很長,但是,看了會感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