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看了幾部電影,覺得都很好看,不過,最喜歡,且一直在心裡縈繞的就是《大娛樂家》了,這部影片的類型,是我最愛的音樂電影,我覺得,大娛樂家絕對可以列入經典影片,讓人一看再看,這部電影也好心理學,特別是,如果用阿德勒的角度來解釋,也無違和感啊!!
P.T.巴納姆是個富有創意又懷抱夢想的男子,從小他結識富家女-查莉蒂,最後娶她為妻,甚至因此,妻子與原生家庭決裂,P.T.巴納姆希望給她富裕的生活,向岳父證明妻子嫁給自己是對的,然而,現實生活卻是殘酷的,作為丈夫、父親的他卻失業了,不僅無法給妻小富裕的生活,現在可能連基本的生存都面臨考驗了,一無所有的P.T.巴納姆只能孤注一擲,他用了投機的方式,成功向銀行借款,並買下一個珍奇博物館,裡面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奇怪事物的標本、蠟像!
本來,想藉此賺錢的P.T.巴納姆卻因為博物館根本沒人想參觀,而面臨倒閉危機,於是,他聽從女兒的建議,尋找『活的』珍奇人士組成華麗感十足的團體,侏儒、鬍子女、狗臉男、最胖的男人、連體雙胞胎、白子、黑人、亞洲人….這些十九世紀時,普遍讓人覺得很怪的活人,在P.T.巴納姆的巧妙安排下,共同編織出活力四射的舞台秀,首演,果然,一戰成名,有的觀眾滿心歡喜的離場,然而『怪奇人物』帶給人們強烈的不安,也引來抗議的人潮,報紙評論家抨擊,這是史上最不入流的表演秀,這些P.T.巴納姆所集合來的社會邊緣人,究竟要如何面對這個難關呢?
而此時,得知訊息的P.T.巴納姆卻說「在紐約每份報紙刊登這個消息,拿這份報紙來看秀,門票就半價」!
看到這一幕時,讓我忍不住感到熱血沸騰,P.T.巴納姆居然這麼擅長利用公眾話題,讓他的票房再更上一層樓,只能說,實在是太高招了,這部電影高潮迭起,又有好聽的歌曲,絕對適合直接列入勵志電影,特別是,電影裡有好多橋段都讓我想到最近很流行的阿德勒啊!!話說,P.T.巴納姆招募的這群人可說是~最絕對之社會邊緣人,要知道『邊緣人』之所以邊緣都是有原因的:
- 成年男人卻只有五歲孩子的矮小身高
- 女人卻長著鬍子
- 過度肥胖的身軀
- 太高的男人
- 連體雙胞胎
- 有色人種:黑種人、黃種人
這些十九世紀不見容於社會的非主流的、排拒於社會底層人,在P.T.巴納姆眼裡卻如鑽石般稀有珍貴,他希望這些獨特的人們加入計劃,然而,這些帶著缺陷的人,因為從小被歧視、訕笑,有的甚至斷然拒絕,P.T.巴納姆試著說服侏儒「我要打造一場秀,我需要一個明星」,侏儒不高興地回「你是想讓我被他們嘲笑」,P.T.巴納姆卻說「反正都要笑,不如跟他們收錢!」
想像侏儒打扮成將軍創造衝突感,歌聲悠美的鬍子女讓她的鬍子成為人們記憶的亮點,胖子就+100公斤宣稱他是世界最胖的人(是謊言但有話題),個子超過200公分就號稱為世界最高(還捏造其出身),那些別人懼怕的特點,在他眼中都是賣點,甚至,演出之後,報紙的負評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拿來當宣傳工具,還有什麼是P.T.巴納姆做不到的呢?!
是笑柄或是展現驚人才華,一線之隔!!你的缺點也是你的亮點!!
P.T.巴納姆如果生長在現在,絕對可以當行銷界奇才(或是激勵大師),因為,他很懂得,如何把缺點變成亮點,狠狠地吸引觀眾的目光啊,而他這些大膽的舉動,讓我不禁聯想到,身為一個人必定帶著不同的特質,特質本身是中性的,之所以有好壞的標籤,是社會、文化界定後形成的結果,例如:
- 150公分60公斤本身是中性的描述,社會標籤定義後,就變成太胖;
- 考試得50分代表有一半的題目會寫,另一半不會寫,經過標籤後,成為不夠努力、不夠聰明。
人是活在生物群體的,絕對不可避免的會掉進社會規範好的框框,進而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甚至產生自卑的心理狀態,然而P.T.巴納姆深知『你的缺點往往也隱藏著些好處與優勢』,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面對自己的缺點,不必陷入陰暗面的苦,轉個方向,就可以看到陽光如何照耀著另外一個面向,事情就有很多可能性。就像是,我們經常以最嚴厲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缺陷,以至於,經常忘記欣賞自己獨特之處,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啊,如果,可以不受限這些社會的標籤,那些本來看來是缺點的特質又會變得如何呢:
- 太胖,但喜歡美,所以,不欣賞自己?何不成為最時尚的胖子,這樣也可以鼓舞胖女孩好好珍惜自己;
- 成績不好,沒有未來可以言?與其追求分數,不如花時間培養技能,你知道現在最有名的麵包師傅是誰嗎?
所以,那些你視為缺點的一切,真的是缺點嗎?
近期很夯的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因缺陷而產生的自卑感,其實是好的,因為,有自卑之處,才會有想要超越自己的地方,許多的發明,都是因為有想要克服限制(缺點)而產生,譬如,飛機就是為了人類想要飛的夢想而產生的,馬車是為克服限制人的速度,也因此,劇中的WD與安妮(黑人與亞洲人)是優秀的空中飛人,鬍子女優美的歌聲可以搭配纖細的內心,連體雙胞胎會翻跟斗,P.T.巴納姆的創意可讓自己擺脫貧窮,安妮曾說「這裡每個人都有絕招」,是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有種『想要更好』的渴望,『自身的缺陷』讓人興起超越的信念,事實上,世界之所以可以一直不斷的進步,都是由那些被視為與眾不同的人所創造的,不是嗎?!
因為懂得炒作,P.T.巴納姆果然賺進大把大把的財富,買下大豪宅,女兒們也學起芭蕾舞,不過,儘管如此,P.T.巴納姆出入上流社會的場合時,仍被這些上流美所歧視,他們竊竊私語(甚至光明正大)他的出身、所作所為,直到,女兒受到同學批評,他再也忍受不了,他決定,要創造一個上流人士都會買單的表演,他邀請在歐洲有著瑞典夜鶯稱號的女歌手到紐約開演唱會,高額的演出費、場地費、超質感的女聲,果然讓P.T.巴納姆得到一致的好評,然而,只有一兩場的成功還不夠,為讓自己的名聲更好、為讓他人認同自己,他決定貸款更多錢進行全美巡迴演出,為此,他必須離開家庭道不同城市宣傳,妻子表示,他所賺的財富對家人已足夠,實在不需要為了別人的看法而做任何事情,他卻覺得妻子不了解他的心,更執意讓巡迴演出成功。所以,已經擁有財富的P.T.巴納姆到底要的是什麼呢?
想像力發揮的舞台?夢想成真?金錢?事業?名聲?幸福?究竟,他 渴望超越的是什麼?原來他始終無法擺脫的是『貧窮、被瞧不起的感受』。
阿德勒認為「克服自卑感」是人的天性,為了補足這種缺憾,我們會做出努力,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作用(compensation),補償本身沒有不好,然而用力過頭了,就變成在追求一個『虛構的目標』了,劇中的瑞典夜鶯說「出生富裕的人很難理解財富與特權,有時候,我覺得我不屬於這裡,我是個私生女,我的出生使家族蒙羞,人生總在提醒我,我不屬於這個世界,再多的掌聲也填補不了我心裡的洞。」同樣的,再多的財富,也彌補不了P.T.巴納姆內在的空缺,所以,給予妻小富足的生活之後,他想要更多財富,接下來,他還想要上流社會的認同,因而,即便P.T.巴納姆被自己珍愛的人環繞,也被大家所喜愛著,他仍希望可以得到上流社會的掌聲。他努力的追尋,只為了無法填補的空洞。
P.T.巴納姆的故事,是相當典型的,為克服自己缺憾而不斷努力的人生,有缺陷(缺憾/缺點)可以激勵我們向上努力,所以,才有自卑與超越這樣的論點,不過,不是努力克服缺點就會感到滿足、幸福,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一個虛構的目標-他人的認可-那麼,就必須等到這天實踐你才會感到快樂,但是,世上有『人見人愛的人』嗎?客觀來看,這樣的人並不存在,因此,P.T.巴納姆不管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感到滿足的。
所以,「我很努力,也得到許多,卻無法得到滿足」的狀況是否可能解套呢?
當然是有可能的!
阿德勒認為,身為一個人不該追求他人的認同、讚美,當你打從心底認同自己,並認可自己的貢獻時,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P.T.巴納姆將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創造一個平等的舞台,讓大家有機會為普羅大眾營造歡樂的表演秀,這實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不管有沒有什麼上流美認同這一切,已經不再重要!
導演麥可說「你的不同,也是讓你獨一無二的地方,與眾不同是很棒的一件事,你應該要開心接受;真正的財富不是在豪宅前留影,或是擁有很炫的跑車,真正的財富是那些愛你的人!!」因此,相信自己,認可自己,肯定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啊,不再追逐他人的認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從現在開始,華燈無法在蒙蔽自己的雙眼,明天的夢想今晚就可以啓動,那些支持你的人就是你的家園!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