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萊特》‧關於愛情?關於自由?

芝加哥‧橡樹園‧大草原式的房屋。如果沒有閱讀《愛上萊特》,對建築史毫無概念的我,還真不知道芝加哥有這麼吸引人的建築物,萊特,提倡有機建築理論,強調建築應該融入其周圍環境,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築物,至今每日仍吸引一車又一車的遊客?我問Tony「你知道萊特嗎?」沒想到他馬上說「萊特,是非常具影響力又有名的建築師喔!他的作品還影響的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呢!!」看來,如果錯過《愛上萊特》,我又會少知道一些新鮮事。不過,奇妙的是,雖然這本的主角是萊特,但是,它,的內容卻與建築關係不大,《愛上萊特》,談的是,關於萊特 1907年至1914年期間的婚外情。

南西‧霍蘭耗時七年完成《愛上萊特》,用婚外情來描述它,似乎太過簡單。本書以萊特婚外情對象梅瑪的觀點來描繪這段情事,書中除了她與萊特間浪漫激情外,充滿更多愛情、家庭、親情間的拉扯,以及女性角色自覺與自由的追求,雖然,已經是1907年的軼事,但是,在這個依舊充斥演藝八卦的2009,卻讓人讀起來,更是心有戚戚,原來地球已經運轉100年了,但是,有些觀念與掙扎,似乎沒有前進多少呢!!


1907與2009之間,關於愛情?關於自由?

雖然,它談的是1907至1914年間,萊特與梅瑪的風流軼事,但是,書中所提及的許多觀念,即使到了今日,還是相當新穎,在閱讀《愛上萊特》時,從開始到結束,我的心情跟著起起伏伏,特別是,故事發展到梅瑪與萊特的婚外情被大肆報導後,他倆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這段,閱讀起來,真有種恐怖之感,不論是,1907或是2009,公眾所發揮的制裁力量,可一點都不會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含糊。

「妳什麼都有,妳有愛妳的男人,有漂亮又健康的孩子,自由,不必擔心金錢,有保母與管家。妳不必工作,而且艾德溫從不過問妳的事。妳明白妳為了法蘭克放棄了什麼嗎?大部分女人─大部分女性主義者,所夢想的那種生活。」by 莉西‧梅瑪姊姊《愛上萊特》‧第342頁

梅瑪,研究所畢業,工作幾年後嫁給艾德溫,他是電器公司總裁,他事業上的步步高升帶給她優渥的生活環境,他們共同育有一子一女,有保母,有管家,艾德溫尊重梅瑪的經歷,並對她在知識上的追求予以尊敬,他們的生活完美的像是廣告型錄,1903,艾德溫決定讓完美更上層樓,在觀看過萊特位於橡樹園的房子後,他們決定委託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設計未來的住屋。

因為建造房子的關係,梅瑪與萊特互動密切,經過幾番壓抑後,還是抑制不住對雙方的熱情,於1907年,譜出戀曲。

像梅瑪這樣生活條件的女人,即使到現在,依舊是眾人羨慕的對象,也因此,時至今日,如果她發生外遇事件,恐怕也很難被公眾諒解,《愛上萊特》,則以梅瑪的觀點,來看待這段婚外情,並闡述過程中,她對自我追求的覺醒,以及女性身為母職的矛盾。愛情、家庭、親情間的拉扯,即使到了現在,依舊是女性最大的掙扎,擁有多種身分後,要全全然然當自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請原諒我的魯莽,但為了一個有趣的男人而離開無聊的男人只是一時有趣,久而久之,妳就會回到原來的起點─ ─ 依舊渴望什麼事物。最好是找到妳自己的骨幹,妳心中堅強的事物。顯然妳受過教育。妳想做什麼工作?」by 愛倫‧凱‧著名女性主義作家《愛上萊特》‧第161頁

《愛上萊特》對梅瑪來說,是自我檢視的契機,雖然,她的生活看似完美,但是,對她而言卻總是空洞洞的,她渴望寫作、翻譯,艾德溫給她足夠的空間發揮,但,她在安逸之中卻一再蹉跎,而萊特洋溢的才華,以及浪漫的性格,卻激起梅瑪對未來的想像與冒險。她後來選擇離婚,不是某人的妻子,也不是純粹當個母親,而是女性的角色,獨立的個體,她為愛倫凱翻譯,成為愛倫凱在美國女性主義論述的發聲器。但是,直到她過世,她依舊被視為是艾德溫的妻子,並被冠上「一個拋棄子女的妻子」的封號。

1914,女性地位低落,道德至上,媒體與公眾不在乎,他們追求的愛情與自由是什麼,即使,他們的戀情維持長達10年之久,依舊是不見容於社會。2009,感覺社會較尊重個體,但是,對於離婚、婚外情、明星的戀愛生活,我們依舊是看圖說故事,依舊不大關心,他們骨子裡追求的是什麼,眾人的力量,似乎還是集中在如何逞罰這些姦夫淫婦,畸戀依舊永遠是錯誤,得不到公眾的諒解。

時間已經過了100年,但是,我們似乎還是相信,當某項價值由多數人支持時,它,就是真理,而在這真理之下,我們可以代替上帝扮演裁判的角色。

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容易寫,因為,我並非是「堅守社會規範信念」的人,但也不傾向「愛情至上‧道德無謂」,南西‧霍蘭所採用的觀點,論述是複雜的,不斷打擊著我的道德意識。梅瑪與萊特的戀情,就觀眾來看,稱得上是‧自私,萊特隨性爛漫的生活態度讓人‧驚心‧膽跳。但是,究竟愛情是什麼?不曾嚐過激情熱烈的我們真的有資格評判?追求自由,如果傷害到其他人又是如何?為人父母者,是否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堅持,但可能會犧牲子女眼前的幸福?究竟什麼是孩子的榜樣?是提供完整的婚姻制度,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還是,成為一個真誠愛自己的個體做為模範?

本來《愛上萊特》是關於愛情的故事,也透露著建築空間對人的吸引力,但,隨著梅瑪的覺醒,卻漸漸的變成了,追求獨立自主個體的過程。雖然,本書有許多情節,是靠著作者的想像力虛構出來,但是,那些無情的新聞標題、梅瑪寫給愛倫凱的書信、萊特最後為梅瑪寫給媒體的一封信,卻是真實的。因為真實,看到梅瑪這樣多的掙扎過後,依舊無法得到認同,讓我不禁感慨萬千…。最後,引述法蘭克‧萊特在梅瑪過世後,寫給媒體信的片段:

這位崇高的女性有一個只屬於她自己的靈魂─ 重視女性角色遠甚於妻子或母親的地位。一個擁有能力去愛去生活的女人,因為擁有比別人更大的勇氣,要追求比「道德」或苟且偷生的妥協之計更困難的正直理想,反而被迫犧牲了所有社會認為神聖而必要的一切…. 《愛上萊特》‧第406頁

在經過這麼坎坷的戀愛後,有萊特的認可來悼念梅瑪,讓我稍感安慰,或許,這一路走來艱辛,但,梅瑪在天之靈,應該,不會後悔走上這樣的不歸路。在經過世人無情的試鍊之後?我們還能擁有什麼?

生命本身是如此短暫,如此珍貴。不能誠實地生活,就等於是怯懦地浪費生命。by 梅瑪 《愛上萊特》‧第168頁

能擁有真誠無畏的自己,誠屬難得,我想,《愛上萊特》後,梅瑪,已經得到最佳的禮物了…。

延伸閱讀

夏天的《愛上萊特》試讀─至少我可以誠實的活著!
建築師 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簡介
芝加哥之旅:關於梅瑪‧布魯威克(Mamah Borthwick Che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