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我很認真的在看大學生拍攝的短片,因為,我正在當「大學不後悔」這個活動的短片評審,其實,我是個很害怕替別人評分的人,因為,這種替別人打分數的事情,總會讓我覺得,自己正在批評他人,這是我最討厭的事情,當然,有更多原因是,我自己也是個害怕被評價的人,所以,每次只要發生要當評審的狀況,總是會讓在打分數時,特別的苦惱,反應特別的慢,不過受同學兼好友之托,我還是硬著頭皮做這件事情,結果發現,其實,觀賞大學生們的影片也挺有意思的,邊看他們拍攝的短片,當然,我也遙想自己的大學生活!!
在觀賞這些影片時,我正在欣賞的是,這些大學生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大學生涯,先撇開說故事的能力不談,我覺得,能夠做這樣的嘗試,都是很勇敢的孩子們啊,遙想大學時代的我,參加不少社團活動,還打系籃當隊長,也算活躍,雖然參加很多活動,非常忙碌,但是,如果時間回到大學那個年紀,叫我拍影片推薦自己,這件事情,恐怕我還做不到咧,所以,看到他們這麼用心地完成每一支影片,忍不住覺得他們實在好棒,想替他們拍拍手!!
基本上,害怕評分這件事,是我個人的問題,不過,實際做了之後,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啦,會有這樣心情與遐想,主要還是,害怕評價這個魔鬼作祟,所以,我開始很認真地思考,怎麼評分比較公平。我想,我害怕評分這檔事,或許是因為擔心,同學如果拿到比較低分的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我要說的是,分數不會代表你這個人,只是,這是個活動,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個結果,而且分數也只能代表自己,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的不是嗎?!
這樣想,我釋懷許多,哈哈!
評分的項目主要是「學習成長與學以致用」、「此學習事件之特殊學習價值」、「影音及書面資料之總體表現」(詳細評分標準請點連結)。
基本上,我覺得經歷的「事件」並沒有大小、特殊性(好吧,當然會有一點)之分,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經歷,其實都會有意義的,只是感受的深刻度不同,也因此,我會給予感受較深的同學比較高的分數,不過,如果這方面分數比較低也不代表什麼,只表示,可以再多花一點時間,將自己那個難得的發生,好好的消化,感受自己在奇中獲得些什麼囉~!
台灣的教育環境,普遍都是往智力方面發展,也因此,對於,功課之外的發展比較缺乏,也因此,大家在進大學之前,確實生活經歷也比較少,不過,畢竟環境在變,也不見得真的如此,換個角度來看,現在的孩子因為社會環境比以往多元,所以往往也擁有比我們更多的能力,也有不少人學過不少才藝,跟著爸媽到很多地方旅行呢,不過,呼應前面說的,經歷只是經歷,它可以只是一排文字,如「到曼谷一遊」,也可以是一種體會與收邏>>>就好像我寫的書一樣(歹勢,順便打書),參加比賽,本來就是把生命挑一段好好的整理一番,用大家聽得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最有收獲得一定是自己。
而當評賞的小小感想是,其實,不管參加什麼比賽,都要仔細地瞭解評分項目,不管呈現的手法如何,但是,這幾項 「學習成長與學以致用」、「此學習事件之特殊學習價值」、「影音及書面資料之總體表現」有完整地呈現,一定會有高分,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有呈現大學特殊的體驗,卻比較少會把過程中得到的成長與應用的部分表達的很清楚,這點大家在參加任何比賽時,都一定要學著注意評分的項目啊。
其實,大學是個滿有意思的過程,我也常在想,如果,當年有好好的把握些什麼的話,搞不好會有更不一樣的人蔘啊(遠望),不過,換個角度想,人生有時候擁有感到迷惘的片刻也不錯,至少你會明白迷茫的感覺是什麼,而且,如果願意慢慢地摸索,就一定會成長的。
在觀賞每支影片時,看到支與寫團體報告但是同組同學溝通不良有關的小短片,忍不住覺得相當有意思,因為它讓我想到,大學教授真的很愛搞的團體作業這檔事,理想上,透過團體的合作,不同的想法,激盪出一個讓你收獲滿滿的報告,但是,其實,我們好像都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溝通齁,而且,以前我也很怕分組這件事情,因為這代表著人緣、同學間彼此的評價…..,你瞧,只要跟評價有關的事件,我就會很焦慮。但是,現在回首看這段歷程,我現在更明白可以怎麼做比較好。
其實,團體報告,真的是個很適合學習人際溝通的時刻,不過,如果,那時候能夠有人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可以怎麼做更完善,我想大家都會得到比較愉快的結果,是吧?!
所以,在寫團體報告時,遇到,有的人參與度比較低,或是,常遲到的狀況該怎麼辦才好呢?
我覺得,誠實的溝通,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不過,所謂的溝通,並不是指一昧的指責別人啊(你遲到、你沒有想法、你OOXX的….),這樣很誠實,但是,也會讓聽者很不舒服,相信我,如果直接批下去,不管聽者錯得多離譜,光聽到這樣的開場白,耳朵接收的頻道,必定關閉。
可是你明明就覺得都是對方的錯,那怎麼辦咧?
來,聽姊的話,先想一想,自己在整件事情裡可以負起的責任,譬如說,大家都慣性遲到,你是否有提醒大家呢?還有是否關心過大家為什麼都會這樣遲到?以關心為出發點,大家會先感到暖心,就算你沒有批評,他已經先感到內疚先,你可以主動幫大家想,或是主動建議約適合大家的時間,最後,才提到,自己在等待的心情(誠實而沒有批判地說),大家其實都知道遲到對別人有不好的影響,但是,也習慣逃避面對自己的遲到對別人的影響,別人不聽,不見得是你的問題(所以這是你會生氣的原因),但是,採用合宜的態度表達情緒,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這是當學生的必修課啊。
關於闡述阿德勒觀念的書「被討厭的勇氣」裡,有個觀念說得很好,不要因為自己是對的,就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啊,就算自己是對的,也要好好的學習說話的藝術才是啊。學會心平氣和的講話,你也會發現,自己說話越來越有影響力的。
再來是,短片中,大家對於團體作業的主題都沒有想法,遇到這樣的狀況怎麼辦,其實換個角度想,或許,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大家不知道怎麼開始「丟」想法出來,不知道怎麼丟有很多原因,這時候,可以學習一下腦力激盪的方法,技巧很多,到網路書城輸入關鍵字,會跑出一大堆書,你需要的是,只要讀懂一本就好,在此我就不詳述如何腦力激盪,我想說的是,懂得引導別人,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到了大學,懂得怎麼跟別人合作,未來出社會,也會相對的比較順利,很多人自己不知道怎麼溝通,也不知道如何帶領別人,卻一直抱怨別人不配合,這樣子,事情不會變好,領導是門藝術,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懂得如何客觀地瞭解隊友的強項弱項,並找出大家合適的工作方法,才是團隊合作的王道。
糟糕,寫到這,我根本就想建議,每個大學生的必些學分之一應該學溝通,哈哈。
最後,補充一下,什麼是溝通,簡單來說定義是這樣「溝通指的是,人們之間進行信息及思想的傳播」,所以,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傾聽與傳達,很多人都以為,傳達(說話)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事實上,懂得聽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到重點,才能透過說者的想法延伸,將訊息傳遞出去,但是,你真的聽懂別人在表達什麼了嘛?
如果無法精準地掌握,很可能是因為,在聽得過程中,已經先對對方有成見,而且,急著想要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
其實,如果能真正聽懂別人說什麼,放下自我的框框,因應不同人、事、物,客觀地給出反應,才是真正的溝通。所以說這麼多,姊要問的是,關於溝通,你做到幾分了呢?
認識【流動瓶子】,粉絲專頁【按讚】,歡迎交流!!延伸閱讀,可能感興趣的是….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