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情懷總是詩?亦或是,一種純真的殘酷?

還記得十六七歲時,自己的腦袋瓜想的是什麼嗎?對我而言,實在是有點久遠的記憶了,因為,我現在的年紀原來距離少女時期,已經是,乘以二,青春年華的兩倍了,強賦詩愁,已經不是我會做的事情了,所以,要報名試讀時,還要在信件標題斗大的寫著「我是閱讀少女」,實在令人害羞不已,但是,雖然離花樣年華久遠已矣,讀起《少女》還是很有感觸一大籮筐。
 


我想,閱讀這本《少女》之所以令我如此有感觸,可能是因為,一來,看到兩位少女主角以天真略帶鬱悶的口吻敘事,讓我想起自己幽暗陰鬱的青少年時期,想到青少年總會來這麼一招,讓人不覺莞爾,二來,想到吾家將來也會有女初長成,當走到少女時期,做父母的不免擔憂,朋友力量大,未來是好是壞,這些狐群狗黨絕對具有關鍵影響力,閱讀同時,內心不免膽顫心驚,暗暗提醒自己未來得做好女兒交友把關動作才是。自身少女經驗,外加,母親責任,雙重身份,讓我看這本《少女》,內心產生不少的遐想漣漪。

書中由一封網路上的遺書揭開序幕,沒有點名,作者是誰,也沒有說明自殺的手法,沒有明確的時間線索,一切狀況未明,緊接著,就進入兩名少女交錯的獨白中,讓看的人忍不住感到一陣懸疑,究竟這封遺書,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件?還是暗示著接下來,敦子與由紀,這對好朋友,其中一人的命運?邊讀邊猜測,邊讀邊忍不住被這兩人幽微陰鬱的青少女情緒搞得,又擔心又好笑的。

嚴格說起來,《少女》一點都不好笑,跟湊佳苗其他的作品差不多,主角們的內心世界,深入頗析的,殘酷的,讓人有些膽顫心驚,然而,我之所以讀著讀著,偶爾會有想要發笑的感覺,完全純粹是,因為,湊佳苗實在將少女腦袋瓜裡,奇妙不切實際的想法,描寫的太過生動,讓我想到,自己年少時期,似乎偶有這種蠢念頭、蠢行動,而這些念頭與行動,隨著年紀增長,漸漸的,顯得不成熟,有些可愛,但是,其實也暗藏著,沒有妥善的處理發展,走偏的可能性。

其中,最有趣的想法,莫過於,敦子與由紀這對好朋友,都想要了悟死亡這檔事。雖然她們有同樣的想法,但是,卻不曾向對方透露這個念頭,或許,在她們各自的心裡都明白,即使兩人是好友,但是,其實自己才是那個最特別的,有特殊際遇的,那個人,也因此,當她們從小學五年級就形成的好友圈中,加入的新血,紫織,居然率先發聲表示,她因為好朋友自殺才轉學時,對兩人內心世界不免造成衝擊。死亡,對於少女來說,實在是很有魅力的詞,而,自殺,更是顯得相當浪漫唯美。

至少,我少女時,也曾經這麼認為過,總覺得,人生,能在最青春絢麗時期結束生命,而且,還結束的轟轟烈烈,實在是件,很特別、很勇敢、很浪漫的事情。雖然少女時,我沒有向其他人透露這個想法,但是,我也曾經隱隱約約的,在身邊的幾個朋友身上,嗅到這股,死是唯美的,念頭啊!!可見,誤把死亡美化,也不是我的專利  (回想起來,大家都有這想法,我又顯得不特別了,ㄘㄟ)。其實,少女時期,是追求自我認同的重要時刻,不小心多讀了幾本文學作品,多看了幾個自殺作家唯美浪漫的文字,不免受了影響,想追求自己的獨特性,希望自己有所不同,不過,還好我生性樂觀,定性不夠,興趣太廣,就這樣,分心,想死的念頭,想特別了悟死亡的念頭,就這樣跟我說掰掰了。

不過說起來,我也算是過來人,所以,閱讀敦子與由紀的想法時,還是可以體悟她們的渴望與焦慮,所以,格外明白,在這種時刻,新同學居然比她們先領悟死亡的真諦,感覺實在令人氣結,說什麼,她們總得做些什麼,來領先彼此才是。而湊佳苗,這將少女這種彼此依存卻又相互競爭的心態,描寫的相當寫實,讓人讀了,有些想發笑、有些擔憂、又有些不安,忍不住浮起「青少女(男),這個年紀,真的是很需要特別注意與關愛的一群人」的念頭呢!!

不過,閱讀《少女》時,真正讓我擔心的應該是,校園霸凌的問題吧!!

最近霸凌事件炒得沸沸揚揚的,或許,有人以為暴力是令人害怕的事情,但是,看到《少女》中描繪的情節,我覺得,語言的霸凌,也不失為一種恐怖的影響力,而這裡的語言霸凌,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網路上滿天飛的謠言。我覺得,湊佳苗寫的雖然是校園,霸凌的工具是網路謠言,但是,卻是清清楚楚的,將這種社會力量,寫得很透徹,很深刻。其實霸凌事件,並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我唸國中時,我就常常看到學長姐手持桌椅在操場上對幹,而且,出社會後,看到成人世界中,大家結黨營私的勾結、排擠他人等的醜事不斷的發生,你就會明白,原來,霸凌無所不在,這種結集他人力量,用社會力制裁別人的恐怖行徑,真的,不是只有打人這麼簡單而已,看《少女》時,這樣的頓悟,不能不說讓人不由得感到寒顫。

不過,青少年之所以更令人擔憂,或許是因為,此時正是建立價值觀的時期,許多不成熟的想法,似是而非的觀點,在同儕間流竄,加上,追求認同的過程中,彼此相互模仿學習,力量往往強過師長,難免,在錯誤的觀念中打轉,進而迷失自己;此外,這段時間也是認識自己的關鍵時刻,與他人比較,進而瞭解自己,也是很重要的歷程,雖然挨過這段時期後,自然會變得成熟,但是過程中,自卑作祟,當一個人對自己缺乏自信,難免不會隨著眾人之口行動,跟著其他同學一起嘲笑弱者。許多霸凌事件,其實都是在這種迷失中滋長而成。而這種歷程,應該如何教導子女獨立思考,也是父母很重要的功課呢!站在這個立場來看,深深覺得,《少女》這本書,應該可以當作父母讀書會的討論教材之ㄧ啊!!

相較於《贖罪》的沉重,《少女》討論的議題顯得輕盈許多,敦子與由紀的想法,相對的,也單純許多,然而,單純不表示無害,有時無知的純真,對人的殺傷力才大呢!!

所以,延續大家對湊佳苗在《贖罪》、《告白》中的認識,在《少女》裡,她依舊展現不凡的透視功力,將人性的優與劣,赤裸展現的有些殘酷了,但是,相較於《贖罪》,讀起來還是輕鬆許多。此外,說故事的手法也相當有趣。在《少女》中,故事是兩名少女的暑假生活顧,各自獨立又相互交錯串聯起來的,看似平行的兩條敘事線,某些人物、事件其實卻是彼此關聯的,推敲起來,頗有蝴蝶效應蘊含其中,相對的,讀起來也就多了些許解謎的樂趣。

其實,女性間的友誼,也是珍貴之物,故事發展到後面,許多讓人困惑的,像是,兩個好友是如何走到猜忌,或是,紫織的秘密等等,都獲得解答,而且,兩人能進而重拾友誼,真的是很令人感到欣慰,以為一切就要圓滿結束了,卻沒想到,湊佳苗畢竟是湊佳苗,故事來到尾聲,又以一篇網路文章預留伏筆,讓人即將要愉快的闔上書頁最後,心靈頓時又被攪動,進而,真正闔上書頁時,不禁感到一陣不安,反覆的回味結尾的那封信,又忍不住想著,這兩名少女的未來將產生什麼樣的震撼影響?

只能說,湊佳苗,真的很懂得捉摸讀者的情緒,勾動人不安的情緒,寫出來的小說,很深刻,又很令人難忘,導致我讀到最後,都無法評論,這究竟是喜的結局,還是另一場,憂的開始。然而不管結局是喜是憂,我肯定的是,讀完之後,對於情節發展,確實感到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