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裝備-陪伴是門藝術,如何看待助人工作者的角色-Day3

#觀眼知心 #跟小孩一起完全不必使用 喜好太明顯了

其實我很喜歡大樹老師的NLP是因為,這門課不只是學習NLP的技巧,同時,也很重視課程裡人與人的連結(齁是真的連結啦),有時候,為了催化這個連結,必須有些慢的地方,但是又不能犧牲學習,這種結構的掌握是相當不容易的。

然而,這份連結又是必須的,少了那些人味的互動,就少了些NLP應用在生活的示範,每次的 check-in 與 check-out,每一個對話,都是充滿意義的,因為老師總是在示範,目前提出的問題,如何與正在學習的知識、概念做出連結。

我覺得這個學習是很美好的過程,這讓我想到,每次遇到一個喜歡的老師,我總是會跟著他,反覆的上課,學習好幾年,就算重複也沒關係,因為光是在課堂裡,看著老師與其他人對話,就覺得如沐春風。

覺得很幸運的是,這一路上,遇到幾個很不錯的老師,老師們各自風格、領域不同,我覺得,這些有趣的、風格迥異的老師才是生命中真正開啟我學習興趣的啟蒙老師,有時候,光是看著他們與學生互動,我就覺得很感動。

啊,在講這個時,腦中也閃過好多老師的身影:電影課的黃建業老師、敘事的周志建老師、紅茶課的KELLY老師、阿德勒的楊瑞珠老師、NLP的陳大樹老師。

這幾個老師,是我覺得,光是跟他對話就收穫很多的老師,也是我花很多年時間,不斷重複跟著學習的老師,每次,只要跟他們在一起,就有總安心的感覺,想到,在某個領域有疑問,有個人可以提問、或會做為參考的對象,就覺得這個學習路不孤單。也彷彿,學習有個努力的目標,有個生活方式可以參照,真的很美好。

互動過程,每每也會有種心情,

希望,有天,也可跟他們一樣,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啊。

希望,有天,也可以把自己所學分享,可以有老師們的魅力啊。

幾年前,我學習遇到些瓶頸,不管是,心理學或是茶課,後來,我發現,不能只是學習,也必須要實作,阿德勒老師希望我們把所學應用,直接就開始嘗試教學,紅茶課老師也是叨唸著,可以囉,該開始跨出那一步了吧。後來我想,也是啦,我發現學習,是不夠的,應用、實際操作才可以做整合,於是,我終於在2019年末跨出我的第一步。

其實,開始教學後,內心是很慌恐的,因為總覺得,知識方面還不夠充足。此外,每天時間有限(從4-5點開始就是家庭時間整晚),所以,白天沒完成的備課常需要半夜小孩睡覺後才能做。事情沒做完,半夜還常做夢–站在台上但是課程沒準備好。

這樣真的太累,壓力很大,不過後來恰好遇到疫情,有機會做很多調整。

2020年我參加的進修課程減少很多,就只有周老師的BEST療癒、大樹老師的NLP、楊老師的40+、平均一個月一次的紅茶專業課。講課時間也大幅減少,從這幾個老師身上,我學習到的是生活態度。心態上也做了很多調整。

我覺得最大的轉變,大概是,從專家身份變成陪伴者。

或許,每個人都帶著生命裡遇到的問題來到課程裡,每個人擁有獨一無二的困難,我不需要一一幫他們解決,我只要提供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概念,讓他們有機會把這些概念帶進生活應用,與其說,我是問題解決者,不如說,我更像是引導者,陪他們思考如何把心理學概念運用到生活中。

陷入難題的人,常會覺得,生活裡只有困境,沒有其他選擇,上課,只是幫助我們擴大生活的選項。我陪伴他們走一段路,看看這個新增選項,你覺得如何,你會想怎麼運用,以及,運用上發生什麼困難。

這樣想,分享心理學知識也變得比較容易,我只要如實的分享,用清晰的方式講解,就算是完成任務。接下來,就看哪些人是有緣人,也許我有機會可以再多陪伴他們走一段時間。而這過程,我只需要保持我的相信即可,信任,每個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學習找到自己生活中的解答。

#NLP基礎裝備 Day3心得
#感官測量 #視覺 #聽覺 #觀眼知心

這天的活動做了大量的觀察與操作,所以,有機會跟不同的人有些交流。本來以為,線上課程會有些限制,但有趣的是,這天的練習,透過螢幕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觀察。

因為感官測量需要做需多的觀察,以往,人與人接觸的時刻,要這樣大列列的盯著對方的臉看,其實,不管是被看的人或是觀看別人的人都會有點不好意思吧,但是,透過螢幕,感覺就間接些,就算一直盯著看,也是透過螢幕來看,反而少了實體盯著時的威脅感,此外,夥伴們為了體貼彼此,會把鏡頭更清楚的對向自己,反而有機會可以更清楚、且放大的觀賞對方的表情,這對我來說也是滿特別的體驗。結果,這天的演練,我反而意外的發現,哇,原來 #聽覺 可以有這麼多線索。

之前上課時,我對於「聽覺的感官測量」挺模糊的,但是,在這次上課,許多旁枝的線索都不見了,我拉長耳朵聽時,反而聽到更細膩的,如聲音的音量大小、速度差異、顆粒的差異。

這可能是因為,在現場的話,面對一個人可能會有更多分心的線索,所以,我很少聽到這麼細膩的部分,這部分讓我覺得滿開心的是,原來以為不大行的部分,也挺有開發的潛能的,人的身體,果然潛力無窮,永遠可以有新的發現。

這次課程裡,有同學提問「到底知道這些感官測量可以做什麼?」

其實,第一次聽到可以做感官測量這個概念,是在凌老師的催眠課裡,因為此概念不是那次的主題,老師只是簡單的分享,但是,當時,我把一知半解的方法應用在與人互動時,卻總是意外的在對話中撞擊更多內容,例如:講話講著講著喉嚨發出的聲音變化了,我只是問,你剛剛聲音有個轉變怎麼了?對方立刻在眼前落淚。

因為這樣的經驗太多次,我只是輕輕的,陳述我觀察到的眼前的現象而已,就經常引起對方的情緒反應。這過程有時候也會讓我挺緊張、不安。後來我覺得,自己這類的專業知識實在不大夠,所以,這幾年才會跑去大學旁聽課程、繼續學NLP,才慢慢地解開我的許多疑惑

所以,究竟這些感官測量的學習,可以幫助我什麼嗎?我想,就是讓我更他人可以更貼近吧。

不過,就如同老師所說的,火力全開的感官測量通常挺耗神的,所以,沒事我也不會特別一直感官測量來著,但是,應該是說,現在想想,原來,在日常生活裡,這個能力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自己打開,但是都是使用得如此不經意、沒有系統(不過這不就是真實生活的樣態嘛)。

另外,有意思的是,經過這幾天的沈澱,思索老師提醒的內容,以及之前與演練對象的種種互動後,我發現,未來在對話的過程中,可以在練習將 #感官測量 #觀眼知心 的技巧在應用的更好些,適當的應用這些方法,應該可以更有效的讓對話進入主題,而,這部分,也是我之前每次在演練時所缺乏的部分—>就是沒有把所有的概念融合得很確實,有時候,確實都彼此分離了,各自為政了啊。

其實,我很喜歡 #感官語言vs非感官語言 的演練,每演練一次這個語言使用的差異,總會提醒我,說話時,怎麼去傳達內容,是很重要的,讓我在生活的對話中,每次都會更警覺自己的話語,也因為,有這樣的學習,我也常會在自己胡亂說話時(通常是家裡啊),警示自己「現在我說的是客觀的陳述」抑或是「只屬於我自己的主觀看法」。

每當我發現,我陷入我自己的主觀時,我就會趕快閉嘴,或是改用屬於感官語言來完成對話,但我必須要說,真的還是超難的啊,哎呀呀,說話這門藝術,怎麼好像都學不完啊。

另外,這次夫妻一起上課還有個好處,當我發現對方在碎碎念小孩時,我終於可以更簡單的說話了「疑~現在你是非感官語言喔」故意、每次、唱反調是說話者主觀陳述(非感官語言)—>[當我看到你沒有起身做OO時,我發現….]要能夠很客觀的,只陳述感官語言。

真的超難的啦。

不過,其實最後我要說的是,這點應用在親子方面真的超有效的,因為可以讓自己學會閉嘴(避免給孩子貼上過多標籤~我真的好誠實啊~是,我說話也超容易不小心就給孩子貼標籤的),而且不只我有感喔,之前有試過的學員也跟我反應過,曾經參與過這個體驗,會幫助自己說話時更小心。

當然啦,不管是 #感官語言vs非感官語言 的使用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要練習更有彈性的應用,才可以幫助自己在與人對話時,得到更好的結果。

其他NLP心得筆記・延伸閱讀・認識【流動瓶子】,粉絲專頁【按讚